经管书院 “见贤思齐,‘统’舟共‘计’"第三期统计师生交流会活动成功举行

时间:2019-10-30浏览:204设置

10月23日,经管书院统计师生交流会在经管书院社区多功能室成功举办。经济与管理学部统计学院刘玉坤和毕俊娜两位老师应邀出席本次活动,就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交流会由19级统计学院辅导员杨晓宇主持。

首先,刘玉坤和毕俊娜两位老师就同学们关心的“统计专业到底代表什么”、“统计专业该如何做学术研究”等问题,从四个方面具体地进行了解答。

关于什么是统计专业这个问题,由于从宏观上把握过于宽泛和抽象,两位老师选择从小切口切入介绍。刘老师着重介绍了当前统计学的研究倾向:模型数量逐渐减少,计算能力要求提高。以大数据为例,大数据为计算密集型,少量但复杂的模型辅以大量的计算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毕老师则讲述得更加生活化,向大家讲述了统计学专业应用的广泛性和统计学习的普及性。

关于学术研究的选题问题,毕老师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法:一,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获取选题灵感;二,参加科创项目、统计专业的一些竞赛;三,在二年级的时候与分配到的导师多多交流。而刘老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通过讲述由马车过渡到汽车和固定电话过渡到移动电话的历程,生动地说明了论题是如何产生的。他表示:“学术研究其实就是一个一个找问题”,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解决了,这就是学术。同时,他说“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文献积累”,在和别人的交流中,在阅读前沿的研究成果时,可以针对发现一些前人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关于专业学习的问题,两位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向同学们提出了相关建议。关于写论文,刘老师鼓励同学们勇于尝试,有助于之后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但同时独立绝非意味着拒绝合作,在和高水平的人的搭档中,在导师的指导下,写作水平也会提高很多。毕老师则强调学习好基础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两位老师都对“讨论班”的学习模式深有体会,在思维的碰撞中,在观点的交锋中,一些创新性的想法会迸发,而这也可以成为选题的重要来源。刘老师表示:“我觉得对于做研究的人初学者,一开始一定要围绕一个点,集中精力,只做一个点,并且敢于质疑。”他强调:论文的写作,其实就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要把这个故事讲的连贯、讲得有逻辑性、讲得让别人明白,同时辅以相关的数据和例证,就可以写出一个比较好的学术论文。

最后的师生问答环节,面对同学们积极的发问,两位老师都一一进行了耐心且详细的解答。就此,第三期经管书院统计师生交流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图|郑冰妍

文|邱雨桐 陈嘉琪

编辑|肖启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