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部宏观经济学讲座系列第9讲顺利举行

时间:2019-11-19浏览:316设置

11月18日(周一)上午,经管学部宏观经济学讲座系列第9讲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302会议室顺利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车嘉华老师做了题为“Nepotism under a Benevolent Government”的学术讲座。经管学部师生近2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经济学院何超老师主持。

在讲座伊始,车教授以韩国的“朴槿惠”案等现实典例作为援引,指出在现实世界中,腐败往往涉及担任公职并对有信息掌握权的“亲信”(confidant)(妻子,亲戚,朋友,女朋友等),而不一定是后者本身。本文作为(有望是第一个)对善意政府(benevolent government)环境下的裙带关系引起的腐败行为(nepotism-induced corruption)的理论分析,强调了这种裙带关系背后的效率含义:(1)信息集聚(information aggregation):善意的长官(benevolent governor)事后(ex post)往往会从其亲信处搜集信息;(2)策略性的信息披露(strategic information revelation):自利的亲信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经常向统治者隐瞒信息;(3)效率损失:在信息披露过程中,这样的裙带关系会导致事前的政府资源配置扭曲(ex ante resource allocation)。

之后,车嘉华教授以垃圾分类和区块链作为政府可能实施的两个项目为例,结合模型分析当权政府如何受官员(bureaucrat)和亲信(confidant)的影响而决定最终选择实施哪个项目。在模型中,善意的长官依靠善意的官员来发现真实的社会状态(true state of nature),以更好地采用公共政策,而两者之间的先验分歧促使长官向其亲信寻求更多信息,而后者又从其个人网络(personal network)中受贿以影响长官。模型分析的结果表示,那些担任重要职务且能力有限的长官往往会导致信息发现过程中的资源不足;相反的,重要性较低但职能更强的长官往往会导致信息发现中的资源超额配置。在资源配置不足的条件下,增加亲信的私人社交网络(private network)会加剧配置不足的情况。因此,即使参与的政府长官本人是善意的,由亲信发起的腐败也可能如何发生。车教授表明,善意的长官为信息汇总所做的额外努力可能会损害官员寻求真相的动机。

最后,车嘉华教授与师生就讲座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模型背后的政策含义等展开了深入的互动与讨论,并认真仔细的解答师生们的问题,此外还就其他相关的宏观问题进行实际拓展与探讨。



编辑|肖启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