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筑梦,科创报国!经管学部学生科创作品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

时间:2019-11-22浏览:747设置

2019年11月7日至12日,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决赛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举行。经济与管理学部公共管理学院的项目《异质与归位:农村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实践检视与优化路径—基于晋、皖、沪、川的调查》(指导教师:谢炜、李悦)从447件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一等奖,创经济与管理学部在“挑战杯”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将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这是一个拼搏与奋斗的团队

经济与管理学部获奖项目团队“大夏工坊”由马靖、阿丽娅·依不拉音、余卉、梁靖愉、洪莹、汪涵、王诗乐7位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组成,谢炜副教授和李悦博士共同指导。

从左至右依次为:马靖、阿丽娅·依不拉音、梁靖愉、洪莹、王诗乐、余卉、汪涵

在历时18个月的备赛过程中,“大夏工坊”团队踏踏实实用脚步丈量中国乡村的土地,项目组扎根晋、皖、沪、川四地农村地区,走访了43家农民合作社,深度访谈了社员、村民、村两委、政府人员等103人,发放问卷1075份。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全体项目组同学经过实地调研、案例编写、调研报告撰写及多轮模拟演练等环节,最终完成项目作品,展现了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用逐梦书写青春华章:这是一个传承与发展的团队

项目团队源于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自2018年3月以来,在各方支持下,师生进行“挑战杯”项目培育,多次开展项目甄选、项目指导等工作,形成合力加强项目孵化力度,有效提升了经管类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团队成员互相补位、通力合作,共同走完了这一段超长“挑战杯”之旅。除了从比赛中获得了历练和成长,项目成员更收获了团队的友谊、奋进的坚持。未来,通过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传帮带,项目团队还会继续传承发展下去,未来可期!

赛事期间,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和校学生工作党委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余佳专程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看望并鼓励同学,校团委书记俞虹全程支持,对项目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指导老师的辛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杨昌利希望同学们总结经验,以大赛为契机,把大赛的训练与学校的学术活动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将学术科研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据悉,第十六届“挑战杯”北航投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大挑”)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含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竞赛。

“挑战杯”竞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全国2000多所高校超过200多万大学生参与了竞赛,最终,213所高校的447件作品入围全国决赛。在本届赛事上,我校在时隔8年后再次捧回“优胜杯”。


项目指导老师 谢炜:

从“大夏工坊”组队开始,同学们全心投入,没有抱怨,没有计较,总是在时间截点前完成任务。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撑,即使压力大到放声痛哭,擦干眼泪也能继续前行。项目的推动,缘起于校团委组织的头脑风暴,成形于经管学部召开的科创座谈,晋、皖、沪、川的实地调查得益于学部党委、学院领导、系所主任和同事们的倾力支持。依托于学校、学部、学院、系所四个层级的保障体系,项目成果才能得以顺利完成。

项目指导老师 李悦: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爱、包容性和正能量的团队,除了很强的学习力和执行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同学们的“不计较”和“主动担当”,我觉得这是凝聚并让这个团队充满战斗力的根本所在。从字斟句酌的文稿撰写润色、到PPT和展板设计的不断推翻重来、再到多达上百个问题的预想和演练,项目历程充满磨砺和疲惫艰辛,相比得奖,在这个过程中的突破和成长对同学们来讲更为重要。相信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辉煌的成绩,更是对“舍得”与“包容”精神的领悟,这种做人做事的态度定会受益终生,对我自己也是如此!

项目负责人 马靖:

从这个团队建立以来,我们能走到现在,并不容易,不仅是走过几千公里的调研路途,还有大家在面对阻碍和困难时的相互支持,任劳任怨,不记得失,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的努力。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凝聚与引导的核心——我们最爱的两位老师,指引我们,陪伴我们。没有两位老师,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成绩与成长。感谢老师和所有地伙伴。

项目成员 余卉:

有幸加入这个充满爱与团结的队伍,和大家一起走过这趟难忘的旅程,在这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历练和成长,收获满满。非常感谢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老师们和同学们。

项目成员 洪莹:

从上海特等奖到全国一等奖,我们真的做到了!激动之余,不由得感叹,18个月扎根农村的调研必定是终身难忘的,在一个可爱无敌的团队中成长无疑是幸运的,能够得到学校学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对我们来说也是无比感动的。

从上海到安徽到山西再到四川,我们爬过山路,逛过猪圈,还曾与兔兔山羊亲密接触。我们也长期驻扎过会议室,挑灯奋战到深夜错过宿舍门禁……

回想起来,委实不易,却也不乏奋斗的趣味。感恩我们大家的坚持与奋斗,感恩这最好的结果!



文|杨亚星,部分内容来自“ECNU青年”

图|汪涵

编辑|肖启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