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丨徐剑 郝宇青:“三最”要求指引民生工作方向

时间:2019-05-08浏览:601设置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民生工作时强调,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这一“三最”要求,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体现了民生工作的重要方法。
  民生涉及衣、食、住、行、就业、休闲等诸多方面的事项。民生的状况直接反映国家的发展水平,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有了长足进展,但在民生领域依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农村等偏远地区还存在贫困人口,虽然不愁吃、不愁穿这“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但在教育、医疗、住房等“三保障”问题上还存在薄弱环节。
  就打赢脱贫攻坚战而言,“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要求做到扶贫对象识别精准;“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要求做到扶贫问题识别精到;“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要求做到扶贫工作方法精细。
  第二,体现了改革的方法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致遵循先易后难、先外围后核心的路线进行变革。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把改革进行到底,就必须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因为我们到了必须啃掉贫困人口脱贫这根硬骨头的时刻。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就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和现代化的成果,就能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并反过来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第三,体现了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围绕“美好生活”的目标,全面从严治党正在向基层延伸,社会治理重心正在向基层下移,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等实践也在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的实践更是如火如荼。三个“最”的要求,可以看作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遵循,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阅读原文


作者|徐剑 郝宇青(华东师范大学)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肖启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