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博士后队伍,推动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

经济与管理学部召开2021年博士后工作专题会议

时间:2021-05-25浏览:1073设置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博士后队伍建设,完善博士后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博士后工作水平,524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部于中山北路校区召开2021年博士后工作专题会议。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优秀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学部相关领导、流动站站长、部分博士后合作导师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党委书记岳华教授主持。

战新华介绍学校博士后队伍及流动站的总体情况


会议伊始,学校人事处副处长战新华从博士后的队伍规模、岗位类型、学科分布、综合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博士后队伍及流动站的总体情况,并对上海市及学校相关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她指出,建设一支学术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博士后队伍是高校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使命,作为学校拥有流动站数量较多的二级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部应结合流动站综合评估,从扩大博士后进站规模、提升国际化程度、强化人才计划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点,进一步推动博士后工作的高水平发展。同时,战新华以我校获批优秀的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为例,点面结合,对博士后工作“两严一保”等管理机制建设的先进经验做法作了详细介绍。

丁平兴教授作题为“地学部学科博士后的思考与实践”的经验介绍


地球科学学部主任丁平兴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地学部学科博士后的思考与实践”的经验介绍。地学部是我校学部制改革的先行先试者,也是拥有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等多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地学部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等方面成绩卓著,形成了较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会上,丁平兴从地学部学科博士后工作的发展历程、制度建设、博士后科研产出及出站就业等方面,介绍了博士后人才培养的工作举措及其成效。基于长期的工作实践与探索,丁平兴在博士后青年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观点和经验都极具远见和前瞻性,他指出,博士后群体是师资储备库、科研生力军,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导师、院系等主体在博士后培养中的责任,给予博士后成长多元化、多维度的关心与指导。

殷德生、钟仁耀、张日权分别介绍流动站工作的开展情况


在学部各流动站工作汇报环节,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殷德生教授、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钟仁耀教授、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张日权教授,分别从博士后流动站综合评估工作出发,逐一介绍了流动站工作的开展情况。博士后工作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不断学习优秀流动站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树立标杆,补齐短板。结合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精神和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的经验做法,学部各流动站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博士后工作的举措。在后续的交流环节,学部各流动站同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就博士后的进站把关、中期考核、出站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岳华介绍学部博士后情况


随后,岳华对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等单位在博士后工作方面的先进做法表示充分赞赏。她指出,自经济与管理学部成立以来,博士后工作就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学部围绕博士后人才培养、流动站管理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学部各流动站应结合目前的建设情况及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博士后培养的主体责任,将博士后管理与发展纳入学部和院系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推动博士后制度成为吸引和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的重要渠道。

袁志刚总结讲话


最后,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志刚教授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对人事处的工作指导、以及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的经验分享表示充分感谢,然后对学部未来的博士后工作建设,提出了几点要求和期望。他指出,一是要提高工作站位,充分认识到高校博士后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配齐专业秘书人员等措施将博士后工作落地落实;二是把好博士后进口、出口关,加强博士后合作导师团队建设,攻关学科核心方向,通过多渠道吸纳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三是加强学部层面博士后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学部规范化的制度下建立各流动站的工作细则,强化中期考核、出站考核,建立和完善博士后队伍的保障性措施。

本次专题会议是学部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重点举措。立足建党百年、建校七十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经济与管理学部将以博士后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做好青年人才的引育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项事业同频共振、同步发展,为学部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文|学部人事办公室

图、编辑|肖启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