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由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旅游学系系主任杨勇教授主持,邀请国家高级导游、“公益活动学”及“文化与旅游讲堂”策划人、华东师范大学12级MTA学员吕晓亮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给我们18级MTA分享了经验和故事。吸引了不少对旅游行业感兴趣的同学前来学习交流。
本次分享会的主题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行业运营模式创新与发展》,吕晓亮首先通过对2018年国家旅游局、国庆节数据等报告给我们做了旅游行业目前的最新数据及趋势,并与我们探讨了目前行业发展的几个瓶颈。获得在场2018级MTA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同学的一致共鸣。
吕晓亮非常用心的准备了目前市场比较热门的景点实例。通过介绍陈向宏打造的乌镇文旅ip、以裸心谷为代表的莫干山民宿聚集群、古北水镇的开发利用等案例,直观而生动分享了旅行市场的变迁——传统导游带团旅行模式已经不再合适时代的需要;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导游这样的职业作为旅游服务的终端直面游客。因此,目前导游市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亟待改变的时期了。
接着,吕晓亮针对旅游行业导游市场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导游市场的未来必将从传统对企业口碑信赖感走向个人口碑依赖;从传统线下旅行,走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市场;旅游吸引物从景区参观的需求也逐步转向了对景区文化内核的体验感需求。吕晓亮介绍了他自创的旅游新的共享模式——通过平台的力量,帮助导游进行升级孵化,训练导游讲解能力,让高级导游走进课堂,讲解旅游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于此同时,吕晓亮带头不断学习,希望提升导游圈内的文化素养及参与开发旅游产品能力。最难能可贵的是,从业十余载,吕晓亮仍不忘初心,独立设计开发了上海马路文化讲解游的模式,一心希望把如“武康路”、“甜爱路”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马路讲得精彩纷呈。
而后,吕晓亮分享了他实现共享模式的渠道。他提出,个人口碑在未来导游行业必将是评价导游优劣的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利用时下新颖的手段进行传播是非常有必要的。打造个人IP,如通过微信、微博、喜马拉雅、抖音等流量较高的应用软件,从文字、声音、图像的多层体验,让游客在未旅游前就对导游有了信任感,让高流量的个人导游品牌化,游客对导游本身所能给自己带来的体验感有更大的期待,愿意支付更多的服务费用。
接着,吕晓亮对目前大数据市场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解读。通过学术界中理论技术模型入手,让我们领略了旅游中数据挖掘能够为旅游市场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更能通过热力图及系列实证分析,找出游客的兴趣所在,从而更好地开发旅游路线,为更好的开发上海马路文化路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杨勇教授对于此次分享会活动做了总结性发言,指出如何解决导游行业生存及转型问题、如何评价导游的机制已到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旅游专业学生重点思考;上海这样以都市旅游为代表的城市更需要加强主题化的景区(点)设计和规划;加强旅游体验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此外,杨教授指引旅游专业同学深度探讨旅游共享平台未来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变现价值等问题。整场活动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
通过这次的讲座,让旅游管理同学对旅游中的导游市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机会与华东师范大学同年级的校友有了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市场的真实案例及老师的专业点评的分享会,对旅游管理学生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本职工作的思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纷纷表示对这样的分享会表示支持,受益匪浅。
图文|袁亦婷
编辑|肖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