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工商管理学院房地产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基地张永岳工作室和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城镇化再探讨:新市民住房问题”学术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城市发展研究院301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上海财经大学陈杰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张泓铭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吴缚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杨扬教授、施有文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经管学部龙胜平教授、孙斌艺副教授、孟星副教授、彭加亮副教授、彭加亮副教授、胡金星副教授、龙翠红副教授、易虹博士、王盛博士、城市发展研究院宋艳姣博士、张传勇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黄静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及一些博士、房地产系研究生、本科生等参加了今天的学术论坛。
学术论坛由陈杰教授担任主席,张泓铭教授担任点评专家。杨扬教授和房地产系主任胡金星分别致辞后,陈杰教授作了“新生代农民工在三四线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报告,提出要想让跨省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本地安心定居,当地政府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为该群体提供良好的就业培训(使其受教育程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为其提供良好的住房和社会保障安排,让其在三四线城市“居者有其屋”,实现他(她)们的“城市梦”。易虹博士作了“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研究”报告,通过2000年和2010年上海市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的比较研究,指出上海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总体上出现了分散化的趋势,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外来人口住房布局的政策建议。胡金星副教授作了“租房类型、满意度感知与新市民留城意愿”报告,指出影响新市民留城意愿最主要的因素是新市民对住房满意度,而人均居住面积是影响住房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二类租赁住房对新市民的住房满意度感知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而对新市民留城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从住房和就业视角提出了提高新市民留城意愿的政策建议。龙翠红副教授作了“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检验” 报告,指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住房行为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年龄、个体受教育程度、子女随迁、职业种类以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等因素影响显著。政府应该推出合理、有序、多样化的政策设计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王盛博士作了“外来人口就业差异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上海为例”报告,指出对销售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只有高收入外来人口的规模这一变量,而对租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只有低收入外来人口的薪资水平这一变量。龙胜平教授作了“新生代农民工购房金融风险识别与对策”报告,分析了在目前央行征信系统未能全面覆盖新生代农民工信用信息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互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GIS等技术手段,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信用数据采集体系和数据仓库,修改完善当前面向城镇职工设计的个人住房贷款办法和贷款保险范围,控制金融风险,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拥房能力。孙斌艺副教授作了“新市民住房问题、交易成本和城市发展”报告,提出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取消户籍制度、放开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限制、取消各类创业、就业限制、取消各种住房市场的限制条件等制度调整将有效地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进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孟星副教授作了“农民工住房问题与住房制度改革研究”报告,提出通过农民工市民化解决房地产高库存问题在目前农民工收入现状下不仅不可行也非良策,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以及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为目的的改革将有效化解库存。彭加亮副教授作了“面向农民工住房消费的公积金制度建设研究”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工住房消费公积金制度,且在这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工、金融机构等的共同努力,并针对面向农民工的公积金制度完善和建设的可行性展开研究,提出相应制度化建议方案。宋艳姣博士作了“外来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指出流动方式对工作地买房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市内跨县和省内跨市流动要比省级流动产生更高的工作地买房意愿。
在十篇学术报告的进行中或报告结束后,张泓铭教授对每个报告逐一进行了点评。最后他提出不仅仅是住房,激活农村存量资产是一个大战略,对国家经济增长不可低估。这会涉及到更大制度的改革,需要我们城市经济研究者加强合作与深入研究。施有文副主任对今天学术论坛进行了点评,指出今天学术论坛中提出了许多有新意的观点,值得深化与完善。最后陈杰教授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及学生们的参与,论坛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