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叶德磊:段子的经济学思考

时间:2016-05-13浏览:581设置

段子的创作和供给不仅来自普通民众,而且呈现出专业化、商业化趋势,看段子则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每天的必修课。

  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崛起,段子的舞台越来越大,传播越来越广。段子的创作和供给不仅来自普通民众,而且呈现出专业化、商业化趋势,看段子则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每天的必修课。段子的交流和分享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交手段。并且,每当有重大或者重要事件发生,常常出现段子手迅速、密集性出动的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段子不仅有荤段子、红段子、黑段子、冷段子等的分类,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

  段子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小故事,有的是对话,有的是对联,有的是顺口溜,有的是谜语,有的是视频,有的是普通言词或历史典故的另类解读,有的甚至是填空题,等等。

  不少段子几乎可以说是语言运用的精品之作,甚至具有文学价值。有的段子构思精巧,有的悬念迭出,有的富含哲理,有的针砭时弊,有的讽刺辛辣,当然,段子的一个普遍性特征是它的诙谐幽默。一些段子可以让笑点颇高的人也忍不住笑出眼泪来。人们不得不承认,高手在民间,民间有高手。

  有的段子不仅成为一些会议报告人提升报告可听性的工具,甚至进入了大学和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情趣盎然的段子在理论的阐释和其他教学内容的辅助说明方面,常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譬如,如下的一个段子实际上包含了丰富、深刻的经济学知识。一个小镇上的许多人债台高筑。一天来了一旅客进旅馆打算住宿,于是放柜台上1000元押金,就上楼去挑房间。旅馆老板马上拿起这1000元过街还给肉店老板1000元猪肉的欠款,肉店老板拿到1000元后又还清了向养猪户买猪的欠款,养猪户又还清了仅几步路之远的饲料商的1000元欠款……最后水果贩运商还清了原来招待商人住旅店的1000元欠款。这时本想住店的旅客下楼了,说对房间不满意,取回1000元走了。但是全镇的债都还清了。这个段子直观性很强地说明了某些经济条件下,向实体经济体系适当注入货币的功效。

  再来看一个对话式段子。老公:亲爱的,物价涨这么快,我今后还是每天打的去上班吧。老婆:你不是一直乘公交车的吗?乘公交车便宜啊,节约一点钱给我买衣服。老公:打的比坐公交车便宜啊,因为的士是在坐完之后付款,而公交车却是一上车就买票。这个段子夸张性说明了通货膨胀期间,货币贬值的速度之快。

  前一短时间,微信上传播的一个段子则诠释了另类营销的涵义,甚至可以引发对于“去库存”的正反两方面的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段子为:一个鱼塘新开张,钓费100元。众人钓了一整天,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鱼的,就送一只鸡。众人齐赞老板大方,每人拎着一只鸡回家了。后来看门大爷说,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这鱼塘压根儿就没有鱼。老板养的鸡太多了,他这是去库存。

  面对许多精彩的众多段子,不由得想起曾具有显赫身份的相声来。为什么那些专业文学写手和相声演员写出来并表演的相声(并非现在的民间新派相声)逐渐失去了观众和听众呢?常常是相声演员在傻乎乎地自己挤出令人莫名其妙的笑声,而台下的听众却没有一丝笑意。因为许多所谓专业文学写手和相声演员可能并不是这个社会很富有幽默感的,甚至脱离了普通民众的日常语境。尤其是相声节目还要经过不少的行政审查,往往是不懂相声的人来评点相声和要求相声修改。

  段子与相声的巨大反差实际上在经济领域也类似地存在。华为、腾讯等优秀企业相当于精彩的段子,而有的行政色彩很强的大企业却无力奏出华丽的经营乐章。经营高手在民间,民间有大量经营高手。在经济领域,我们应该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更多的类似于华为、腾讯这样的“段子手”能够更好地创作优秀的经营作品。

阅读原文

作者|叶德磊(本校经济学院教授)

来源|东方早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