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品牌科学与应用论坛暨全球品牌战略国际研讨会11月9日-10日在沪召开。正值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会议选择“全球环境下的品牌战略:中国的力量”为主题,聚焦全球环境变化之下的品牌战略,探讨面向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品牌发展战略,探究中国力量所蕴含的中国智慧,探索世界品牌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经济与管理学部、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会上,华东师大副校长李志斌向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客座研究员和兼职(高级)研究员颁发聘书。
年度主题及研究趋势:超越中国样本,构建中国文化根源下的新理论
论坛主席、华东师大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亚欧商学院中方院长何佳讯首先以“The Power of Chinese Brands and Its Research Direction”为题阐述了年度主题和研究趋势。 2019年,中国有15个品牌在BrandZ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上有名。何佳讯指出,是平台经济为中国品牌成为全球市场竞争者提供了绝好机会。由此延伸至学术研究领域,他对中美两份顶级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和《管理世界》十年间(2009-2018)所发表的全部论文进行分析,指出在同年同期刊上的论文,高被引论文和低被引论文存在巨大反差。由此,何佳讯对中国学者下一阶段开展品牌科学研究提出建议:在追求研究的影响力时,要立足本土,更要在全球范围产生影响;要超越以中国样本或中国制度情境为基础的研究阶段,开展基于中国文化和理论根源而开发的新构念和新理论,并努力融入世界知识系统,为国际学术界贡献源于中国的智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郭晓凌教授和英国Loughborough大学John W. Cadogan教授分别作了题为“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Cultural Mixing of Global Brands in Emerging Markets”和“Publishing in Scholarly Journals: A Decade of Observations from an Editor”的主题演讲。郭晓凌指出,中国力量崛起为全球品牌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构建本土化战略提供了基础,而理解这一文化混搭现象的差异化评价的关键,在于个体层面的内隐理论。持文化增长观的人倾向于把文化混搭视为文化欣赏,而持文化固定观的人则倾向于把文化混搭视为文化剥削。Cadogan教授则从期刊主编的角度分享了高水平期刊的审稿过程,以及如何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高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特别分析和强调了理论建构的重要问题。
中国品牌的中国力量:文化价值是品牌成长的重要基因
基于实践视角,与会者还围绕“新时代、新观念与新品牌战略”和“中国品牌实践:国家与上海的层面”等议题展开研讨。海尔洗护产业中国区总经理丁来国、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总裁曹虎、《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周志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卢丽丽和上海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都市产业处副处长徐铭分别作主题演讲。他们就如何打造中国高端品牌、品牌的社会价值、中国品牌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品牌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品牌经济建设的上海经验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洞见。
圆桌讨论环节以中国力量为焦点。上海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都市产业处副处长徐铭、上海美加净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琴、菲比咨询总经理顾静和上海品牌发展基金董事长兼CEO苏强参加讨论,进一步共同探讨“中国品牌的中国力量”。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如何利用中国力量打造全球品牌。顾静以服装行业为例,从文化角度对中国品牌成长提出建议,她认为相比于其他产品,服装更为容易被人格化和品牌化,因此,中国特色的文化基因可以较好地通过服装来展现,在全球范围内赋予中国服装高附加值和独特的国家风格。苏强则从资本角度对中国品牌全球化加以分析,他认为品牌可视为一种资本,中国品牌全球化可以展示中国力量,为中国的软实力提供资本增量;而中国强大的资金资本可以促进中国品牌全球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王琴和徐铭则强调文化对中国品牌成长的重要性,指出有规划性的企业愿景、使命和文化对创建长期品牌资产起到关键作用。
在参会者论文报告交流以及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学术成果研讨中,报告者分别就中西方文化融合、顾客共创价值、数字化品牌资产维度等主题,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纽黑文大学王承璐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郭晓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薛海波副教授和王雪华副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验,对参会者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并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改进意见。
论坛主席何佳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同于传统企业侧重收益和成本的估价方式,平台企业的重要估值依据之一来自顾客数量或称“流量”,同时品牌的构建过程也转变为更依赖于资本市场和新的商业模式共同发力,造就利用人口基数和数字化环境引发的新战略方向,这将会彻底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治理结构,是真正的大变革。
何佳讯指出,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促使下,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转向自创品牌或品牌升级发展,此时品牌的培育和经营就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而高端品牌管理人才紧缺成为普遍困境,未来企业更多需要的,是熟悉后台技术等数字化经营手段,同时拥有品牌情感构建能力的跨专业管理人才。
记者丨傅文婧
来源丨东方网
编辑丨肖启玉
其他媒体阅读: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2019中国品牌科学与应用论坛暨全球品牌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