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贸区“对标”要继续升级;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依然有难点;通过开放和国际接轨,是我们的初心;自贸区建设要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超越压力测试形成引力效应;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之际,9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高层专家论坛”。来自上海市高校科研院所自贸区研究专家,就自贸区三周年来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发展的方向,发表了观点和看法。我们撷取会上的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该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承办。
自贸区“对标”要继续升级
周国平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自贸区三载,我们在五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制度创新的成果。一是基本形成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二是基本形成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三是基本形成了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开放创新制度。四是基本形成了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五是基本形成了自贸区改革创新的法治保障制度。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新的发展环境对上海自贸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自贸区建设在全国自贸区当中担负的主要任务,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区要求,在对接高标准方面再上台阶。我们要有两个层次的对标。海关监管区对应的是自由贸易园区,海关监管区之外对标的是国际双边和多边投资贸易协定,而且是最高标准的投资贸易协定,这是两个层级。
第二,加强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第三,充分发挥自贸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今后几年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瞄准上海自贸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促进自贸区的改革开放。第四,进一步加强自贸区的法制建设。第五,加强上海自贸区和其它自贸区的联动,建立信息沟通交流的常态化机制,相互借鉴,共同推进自贸区的深化改革。
自贸区制度创新使中国成为全球化助推者
袁志刚复旦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大经管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
自贸区三载,确确实实进行了一场革命,而且是非常艰难的革命,我们看负面清单,口头上说说简单,但中国以往长期都是正面清单为主,突然做负面清单,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再进一步讲,上海在负面清单之下敢于将负面清单不断缩小,这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金融闯关,比如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在人民币的离岸和在岸市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再进一步讲,人民币改革,是在国际国内环境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一步一步走下来的,非常不容易。具体地说,我们面临的是人民币汇改以后的贬值趋势,贬值趋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很难做的,我们现在又面临大的国际经济环境是美元要升值、美联储要升息。国际政治环境方面,美国选举乱局、英国脱欧、德国默克尔移民政策失败等等。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自贸区改革、做金融改革,而且为了下一步改革,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政府改革也是这样,这真的是革自己的命,比如说第三方大平台、第三方评估等等,这里面都有一系列的工作推进。
今天这个时代,全球化正在遭到严峻的挑战。我认为,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中国用了7.5亿劳动力和全球的先进生产要素对接,这个过程,在人类历史上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然而,全球化发展到2008年,出现了问题,有的观点认为是逆转,原因是美国经济重挫、欧洲经济衰落,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全球化并未给他们带来好处,相反收入差距迅速拉大,中产阶层萎缩,M型社会出现等等。
刚刚召开的G20峰会,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将来谁是全球化的引导者”。我觉得中国将慢慢走到全球治理的舞台中央,在这样的背景下,自贸区建设的任务就更重了。上海的贡献就在于我们所做的制度创新,正在使中国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
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依然有难点
刘晓虹上海政法大学校长/华东政法大学中国自贸区法律研究院院长
自贸区建设成果丰富,我想下一步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蛮多的。在贸易便利化领域,我们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还是有难点的。我们目前涉及到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还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形成一整套统一的规范,长远看这样的模式是有问题的。
服务贸易国际规则对接也存在问题,具体地说比如服务贸易规则缺乏统一性,我们有很多的法律空白,透明度还不够。还有电子贸易,电商这块我们是非常欠缺的,目前电子商务作为单独议题已经在很多双边或者国际经贸谈判中出现,比如中韩双边投资贸易协定当中,就专门有一章讲电子贸易,我们国家在电子贸易领域立法太缺了,电子商务法正在制定,还没有正式出台。
还有行政法制对接国际贸易规则,比如自贸区市场公开透明原则,我们还是面临一些障碍的。关于事中事后监管,我们在体制、机制、执法人员的思维观念等方面还跟不上。
国内市场的执法,这里面有两条线,一条是中央垂直的,海关、商检是垂直的;别一条是平行的,在地方上如卫生、食品、城市规划等都是由地方主导的,体制上来讲是两条线,没有很好地协调。
通过开放和国际接轨,是我们的初心
徐明棋上海社科院自贸区研究协调中心秘书长
自贸区成立三年来,企业的反响很好,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实,以海关、商检等相关部门对进出口货物整个通关处理的程序大大简化,各地运用负面清单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上海市率先取得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然后是金融改革,上海也做出了特色。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包括金融市场的开放,尤其是自贸账户。然后是法制,我们推出了最早的自贸试验区条例,这些成就值得高度肯定和评价。第三方评估的结论也是非常积极的。
我认为上海自贸区的下一步建设,还是要瞄准习总书记提出的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标准,对标国际更高的标准和开放的体系,推动自贸区的深化改革。
比如说养老,可否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养老体制,或者最高级老年人的医疗保障资源引进上海,在上海取得突破后在全国推广。上海自贸区还是要回到自由贸易的层面,回到服务业的自由贸易推进层面上来。
通过开放和国际接轨,是我们的初心。如果不是朝着这个方向走,而是拍脑袋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到最后仍然是行政管理部门在那儿像守门员一样守着,只不过守门的标准做了调整,那就偏离了改革的轨道。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稳定、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自贸区建设要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
赵晓雷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
上海自贸区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继续推进。第一个方面,制度要进一步成熟,进一步有效运行,同时要系统集成。
第二个方面我认为自贸区是开放度最高、监管最便捷的自由贸易园区,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第三个方面是在国际金融方面,上海自贸区最大的特点是金融开放的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国际金融最重要的,我认为是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监管制度,我们一定要把监管制度建好。上海千万不能忘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把它作为主要的深化改革突破方向之一。
超越压力测试形成引力效应
黄建忠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
我提几点想法。第一个是超越压力测试形成引力。我们的改革创新不能再仅仅以压力测试为目标,而是要真正形成一些引力,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有资源借助竞争力,借助庞大的内部市场,以及改革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共同创造出一个引力效果。
第二个是超越单体形成群体。就是要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个是超越浅化形成深化。在国际上我们还有学习的对象,比如新加坡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其发展程度和成熟度,比国内高很多。服务贸易中的负面清单,北美是最高,欧盟是第二,可以借鉴。
第四个是就政府改革而言,要从超越放手和收手形成出手和上手。政府该出手就出手,而且要上手,改变以往的被动模式,走向主动出击的模式。
第五个是超越官方评估结论,强化社会评价。
自贸区的定位:国家战略与制度创新
马海倩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兼经济所所长
我主要想讲三点。第一点,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核心词:一个是国家战略,一个是制度创新。始终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抓住制度创新的重大亮点,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也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逻辑主线。
三年来自贸区建设聚焦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领域,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展与开放的关系,进行制度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具体地讲,就是基本形成了与国际投资贸易相衔接的投资体系;基本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政府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了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为目标的金融开放和创新的制度框架;坚持法制与改革相辅相成,建立了涵盖立法、司法等自贸区的司法体系;以自贸区的理念推进浦东新区政府改革。
上海自贸区在这三年中通过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取得的改革经验,主要是8个方面。1.制度创新;2.法制融入;3.对标国际;4.底线思维;5.注重主体体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是改革的目的也是检验改革的标准;6.抓牛鼻子;7.尊重市场;8.协同推进。
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推进中,要紧紧抓住6个关键词,即开放、便利、治理、法制、协同和联动。
自贸区未来的五个新起点
殷德生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把高标准开放和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三年来,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了亮点:
1. 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使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而且提升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例如,目前中国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上升,中国对欧洲、日本的出口上升。
2.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一方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服务业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对境外投资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境外投资便利化助推国内企业“走出去”。
3. 以金融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尤其是自由贸易FT账户的建立,这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如何将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扩大金融服务半径,降低金融的服务成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是上海自贸区下一步改革的迫切任务。
4、以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为主要任务,适应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审慎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启动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业务,探索建立人民币国际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