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热度不减,世界市场及政府纷纷布局元宇宙。美国率先提出“元界”概念,先有第一家元宇宙公司Roblox成立,后有互联网巨头Facebook更名Meta,此后微软、谷歌、英伟达等美国企业先后宣布布局元宇宙。在拥抱元宇宙的同时,美国监管机构重点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再观亚洲,韩国政府对元宇宙反应最快,不仅成立了元宇宙协会,并在《旅游产业复苏及再跃进方案》中表示,将构建融合韩国主要景点、人气影视剧取景地等的“韩国旅游宇宙平台”,并推进元宇宙等虚拟旅游与实际访客智慧旅游的“双轨”体系。
放眼国内,一线、新一线城市政策布局与落地执行正在领跑。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元宇宙所涉及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上海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基础行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引导企业加紧研究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重要平台,适时布局切入。”随后,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推进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制和系统化的虚拟内容建设,探索行业应用。重庆市政府于2021年12月13日发布《重庆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两个阶段目标:2021年启动市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开展两江四岸核心区等区域“CIM+”试点;到2025年,以CIM基础平台为底座,推动物联网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社区、智能建造、智能城管等领域的应用。此外,浙江在“元宇宙”产业发展上具备AR引擎、虚拟人像、3D空间与虚拟场景建设、新型人机交互、5G云网、边缘计算、工业XR交互引擎等领域的研究和储备;北京也有元宇宙的基础技术、服务的产业基础。
上述案例势必会成为中国城市元宇宙建设与治理的参考范本。只有提前研判风险,把治理当作机遇,才能在全球元宇宙赛道上跑出“中国速度”,展现“中国高度”。
一、元宇宙作为产业风险放大镜,暴露建设问题
(一)新概念缺乏共识,应用场景混乱引发不健康的竞争格局
当下,元宇宙尚没有一个明确界定,业界关于元宇宙概念探讨存在对概念噱头的空泛引用现象。多种声音不断提出天马行空的新观点、新解读,试图将元宇宙与一切产业相结合,如“新消费+元宇宙”“新社交+元宇宙”等。股价异常波动早已引发监管层的重点关注,多家元宇宙概念公司收到交易所的频频问询。据元创元宇宙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11月上旬,全国共有663家元宇宙相关企业。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直辖市已经有元宇宙相关企业。而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平台之间的互不认可、内卷竞争造成了元宇宙的竞争不当:
其一,生态封闭。悲观来看,由于每个利益主体竞相抢占元宇宙的制高点,巨头间的竞争态势更多呈现出未来生态的相对封闭性,这和元宇宙所倡导的去中心理念相悖。由于目前所规划的元宇宙没有统一的数字社会治理准则,造成了治理上的割裂。统一是万物规范化运行的不二法则。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各大厂各自为政,打造各自标准产业生态构建,成为特殊意义上的“中心”,但系统要能互联互通,并在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化中与人类场景密切结合,广泛交互。这就需要有跨平台运行和有选择性地解放虚拟和现实。
其二,技术割据。从技术上看,元宇宙的应用技术无外乎网络及运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方面的技术。元宇宙的特点之一是空间的虚拟化。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交汇越来越大,其边界也会越来越模糊。若技术的应用缺乏一定的共识和恶意的隐藏行为,则可能会催生“兵器藏匿”的自私心理。例如,目前的开发工具链就存在阵营较多的问题,导致内容开发成本过高。
竞争无疑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但不应成为内卷消耗手段,元宇宙更不应是虚拟世界的战果割据。狂欢者们的相互竞争是过度对抗所致,在群体中不易被察觉,但这种“嫉妒”可能转化为贪婪,使得急功近利的心态吞噬建设元宇宙的初心。
(二)供需结构及责任主体暂不明晰,缺乏标准化治理建设思路
元宇宙提倡“去中心化”,用户无障碍参与元宇宙的内容创造并获利。但目前元宇宙所依托平台仍然被私有企业所垄断,产业发展乱象丛生。同时,中国用户数量庞大,应无差别地接入元宇宙抑或分类接入,相关依据和标准该如何确定,是否会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等不公平社会问题,还有待思考。这种现象体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内容生产层面。互联网内容从PGC到UGC,用户既是消费者也能成为生产者,这并不是元宇宙所给予的特权,当下的直播、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早已引发“全民创作”。元宇宙主要推力看似来自所有用户,但资本通常倾向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并给予特殊支持。若不存在中立的第三方平台提供相应的变现机制与挽留机制,优质内容仍将与资本绑定,元宇宙的“MCN机构”将给创作生态造成严重非公平影响。
其二,设备终端层面。元宇宙的技术应用终端之一为VR设备,而目前VR拍摄方法及镜头语言等实践尚未达成熟标准。资源不公平将会进一步拉开优质和普通内容之间差距,让创作者失去创作的欲望和需求。同时,在实践中,虚拟货币的持有量仍呈现向大户和机构倾斜的趋势,这将带来分配结果上的中心化和垄断化。
其三,知识产权层面。知识产权问题是数字空间中一直存在的“顽疾”。虽然区块链技术为认证、确权、追责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但在元宇宙空间的大量UGC生成和跨虚实边界的IP运用,加剧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和混淆性。
元宇宙是一个共享空间,未来用户都将成为这个世界的创作者与缔造者,但作品的所属权、创作的合作关系等则存在高于现实世界的不稳定性,需要靠标准化治理来破局。
(三)产业价值开发缺乏理论、实践依据,亟须人才队伍保障
元宇宙的应用场景,目前已覆办公会议、游戏电竞、文艺影视等。虽然各大厂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场景展示,但资本的疯狂炒作、游资的大量进入,是否已超出现有用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供给?这里存在两大问题。
其一,和市场导向的行业研究热度相比,元宇宙的相关学理性研究稍显落后,产业缺乏权威性理论依据。过度沉浸在虚拟世界是否有可能加剧社交恐惧,社会梳理等产业风险问题也有待学界评判。当下虚拟终端的性价比仍与大众消费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如家庭内组网多采用Cat5类网线无法支持千兆网速传输等。当下互联网的相关应用场景仍有提升空间,元宇宙以此为基础自然也绕不开基础问题。
其二,接触门槛较高使得文化与技术仍难以真正触及大众,引发实践反馈滞后。产业潜能开发既需要高校积极培养产业、技术研究型人才,也需要企业创新打造实践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实践依据。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市场信心不断上升,各大厂、各城市前期在技术赛道上的追逐战,后期势必会演变为人才资源的抢夺。行业数字化释放巨大需求,新基建赋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需要跟上步伐。雏形期的元宇宙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产业和市场都需靠理论价值探索和实践经验依据回归理性,靠元宇宙领域的人才队伍成立与建设保障研究与应用。
二、元宇宙治理的破局思路
(一)以元宇宙应用场景建设为抓手,深刻把握发展规律
自元宇宙概念出现以来,各城市在元宇宙上的角力与较量已悄然展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今年“元宇宙”商标注册量位列第一,其次是广州、深圳和上海。然而,不同城市的发展路径存在差异,应用场景选择策略的不同将会拉开城市间的元宇宙发展差距。例如目前海南自贸区建设,由于本身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元宇宙或可成为旅游和贸易优势产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将“求同存异”思想融入元宇宙建设,是强调地方政府在布局元宇宙时,回归城市发展的本质,明晰城市定位,产业发展阶段,打造元宇宙应用场景时融入当地发展特色。
(二)以元宇宙治理高地建设为关键,筑牢坚实发展基础
元宇宙世界亦需要如同现实社会运行中的标准化的社会规则、经济秩序、货币系统、文化体系。元宇宙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使得中立第三方追踪、监督参与尤为重要。从宇宙本身来看,其概念的核心之一是“去中心化”,当下展望可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达到。但由于前面提到的知识确权、行业垄断等潜在问题的存在,仍需要中立第三方的监督保障。产业治理也可学习城市治理。提升元宇宙治理能力,关键是践行精细化治理。
(三)以元宇宙人才高地建设为保障,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元宇宙的技术底座虽然犹如一个集合体,但技术发展和技术治理需要有针对性。因此需要聚焦每一个具体技术发展创新,以及技术融合发展实践。技术解决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但由于技术路径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目前尚存在较大风险,因此需要政、产、研的协同合作。人工智能、5G通信人才、云计算人才等新基建人才在元宇宙时期仍会大量需要。需要激发人才积极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新实验空间,为推动创新成果应用提供孵化平台,为专业人才提供风采展示平台。
三、元宇宙治理的中国对策
(一)避免走先“建设”后“治理”的老路。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意识,进行深化应用场景创新实验。
随着元宇宙的蓬勃发展,对数字化、智能化、数据治理的要求提高,一昧数据管理延伸与建设难以支撑现有更复杂的智能场景生态,若不采取“建设”与“治理”两手抓的路径,缺乏标准化建设、质量把控,在发生一系列建设问题、数据污染之后再进行治理,则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因此,应严格计划先行,加强实践,实现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元宇宙建设治理。
(二)让中国特色元宇宙新基建、新模式在国内领先城市试验落地,开花结果。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联盟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吴桐曾表示,互联网巨头是元宇宙生态的重要贡献者,在流量、数据、场景和底层技术层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基于“大互联网路线”的元宇宙可能过于中心化、无法解决数据治理问题和互操作性问题,未来,基于区块链路线构建元宇宙,实现去中心化系统,以数据为第一生产要素、核心数字资产,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广泛共识,长期才更具前景。打造兼具地方特色、中国智慧的应用场景建设高地。
(三)正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短板,促进元宇宙与消费升级深度融合。
2021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中国多城市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很强的消费引导和带动作用,可以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政、企、校合作打造“元宇宙消费”实验平台。其中,上海作为最早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银发经济”存在巨大空间,创新养老事业亦可与元宇宙建设碰撞交融,可以作为国内元宇宙治理的首个据点。
(四)破除元宇宙数字化治理工具的技术障碍,要加快各应用场景中的元宇宙终端技术应用,警惕技术作恶。
元宇宙发展与治理的核心在于技术突破。上海等新经济城市具备电子信息产业和数字化产业发展“沃土”。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是当下上海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之一。推动元宇宙相关技术实现创新迭代,倡导技术向善,可以利用中国新经济城市的沃土,为优化元宇宙生态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落实责任主体,出台元宇宙总体标准、平台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为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完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元宇宙中的主体行为、数据交易过程中的合规问题、公共数据的治理、开放和共享都需要安全可信的法治保障。发挥政府“有形的手”作用,引导行业自律,协同提升元宇宙治理的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标准化支撑。
(六)应用元宇宙数据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多级数据监测平台,打通部门区域间的信息孤岛。
推动数据融合,让风险预测更加精准,产业治理更加高效。推进中国城市运行“两张网”建设既体现了数字化治理的精细化思想也展现了人文关怀。元宇宙治理也应发挥一体化平台治理优势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中形成监督合力、凝聚机制合力。
(七)引导社会理性讨论,加强产业治理的理论研究基础。
推动高校发挥培育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促进社会形成信息技术于元宇宙应用的专题研究风气,为未来的技术应用提供更权威的依据。
(八)丰富人才培养实践路径,构建校企元宇宙“试点”平台,促进行业资源流通。
加强高校、企业对现有技术人才的联合培养。催生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等新型行业人才,满足行业需要,筑牢行业发展的实践基础。
(九)搭建高校间、城市间元宇宙创新实践、成果展示、技能交流活动宽广舞台,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
激发高校研究动力,企业创新活力,从业者深耕产业的“工匠精神”,切实赋能产业,惠及相关个体。推动教育成果转化,产学研融合培育元宇宙人才高地。
(十)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联合发布具有数据基础的权威白皮书,为中国元宇宙发展聚智献策。
作为拥有各行各业的示范城市的中国,应有领军者意识,牵头行业沟通,城市交流。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企业资源优势,将协同思想贯穿元宇宙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管理和服务。
当下的元宇宙作为全球科技热点,仍在争议中不断成长。中国各领先城市具有自身的独特文化及资源土壤,若城市间能在新概念、新建设问题上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探讨,则其善者而从之,定能汇集中国智慧,加速产业发展。若中国可以发挥自身特长,利用好元宇宙这枚数字化产业风险放大镜,或将抓住未来数字化的无限机遇。适时布局元宇宙,不是盲目等待,而是做好一切准备。
作者丨许鑫 汪晓芸 易雅琪(许鑫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校智库华东师范大学电竞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晓芸和易雅琪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硕士研究生)
来源丨澎湃新闻
编辑丨肖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