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举办了2018华东师范大学产业组织与行为经济学会议。会议有幸邀请到德国慕尼黑大学Klaus Schmidt 及Monika Schnitze教授、南京审计大学的长江学者杨春雷教授担任主旨演讲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师龚冰琳、沈超海、王雏和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巢宏等每人做了30分钟的演讲。会议主要议题为社会契约、合作行为以及反垄断等。
Klaus Schmidt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大学讲座教授,世界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及欧洲经济学会(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院士,获得德国一等十字勋章,是契约理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等领域引用率最高的领军学者之一。他此次主旨演讲对互惠问题的负面作用提供了实验证据,即代理人在收受礼物后会牺牲委托人的利益回报送礼的生产者。在实验后的问卷中,委托人、代理人和生产者被问及对代理人选择与委托人选择间不一致性的预期,发现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此外,问卷结果表明生产者送礼就是为了影响收礼人的购买决策,而收礼人也明确这一点。在另一种实验设置下,即使没有委托代理问题,收礼者也会某种程度上牺牲自己的利益回报送礼者。几种传统的社会偏好和互惠模型无法解释这个实验中得到的互惠现象,所以Schmidt教授和合作者Ulrike Malmendier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行为理论,即送礼能导致送礼人和收礼人间产生某种联系,使得收礼人觉得有责任对送礼人做出回报。此外,回报行为也基于收礼人对送礼行为的预期,如果送礼成为一种普遍行为,送礼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Schnitzer教授也是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曾任德国经济学会主席和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German Economic Review 及 CESifo Studies等期刊副主编。此次主旨演讲通过对专利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判决—1956年美国司法部对贝尔实验室反垄断案的判决后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在不拆分公司的情况下强制现有专利免费开放的后果。研究结果表明,取消对现有专利的保护由于贝尔实验室在整个电信业上下游的垄断地位没有对其它公司在电信业的研发产生影响,但是大大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电信业以外的研发活动,特别是初创公司的研发活动。对于贝尔实验室自身,虽然研发总投入没有变化,但是这一判决使更多的资源被投入了电信业以外的研发活动。这一变化繁荣了新兴市场,比如半导体行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1956年的判决也最终导致了贝尔实验室1984年的分解。
杨春雷现任南京审计大学教授,2016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此之前他曾任台湾中研院研究员、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助教授、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后等职。他曾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Game and Economic Behavior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Experimental Economic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等知名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他此次主旨演讲的内容是对一种解决公共品提供不足问题的方法,即收税并请每个人投票决定如何将部分税收在其余人中进行分配,进行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会根据每个人对公共品的投入决定相应的分配比例。这一内生的分配比例为人们自发投入提供公共品提供了激励,提高了公共品水平和社会福利。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紫江青年学者龚冰琳教授报告了高阶历史信息对合作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随机配对的囚徒困境博弈中,提供配对方的历史信息(包括对方过去与别人是否合作,以及对方过去的配对者的合作历史)会影响人们的合作决策,从而提高总体的合作水平和社会福利。这一结果在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所有需要信用机制的场景中都有应用价值。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助理教授沈超海报告了自己对拍卖中共谋现象的检验方法做的一种改进方法,即将未观测到的投标提供的额外信息也考虑进数据分析,并将其应用到美国木材拍卖数据中进行检验。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助理教授王雏演讲了自己对顺序创新中拥有技术专利的在位者何时会对准入者提出诉讼,何时庭外和解,何时和平共处建立的理论模型,也对最优的专利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政策建议。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巢宏报告了基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Oliver Hart等人2011年发表在经济学顶级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的实验契约理论经典论文“契约作为参照点”做的实验研究,表明除了原有契约规定的价格范围外,市场价格也可以作为参照点影响交易的执行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何佳讯教授到会致辞。学部师生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与演讲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除了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的主会场外,会议还在闵行校区进行了视频直播。通过一天的会议,与会师生们学习了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增进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也得到了专家们的指点。今后学部还将常规性地举办此类会议。
文|龚冰琳
编辑|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