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劳模导师”包起帆与华东师大青年学生谈创新

时间:2019-04-04浏览:504设置

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企业带头人、物流专家、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改革先锋”包起帆带领团队秉持“创新就在岗位,始于足下”的理念,用非凡的创新业绩与国家发展同命运、共成长。包起帆还有一个身份。2011年初,年满60岁他离开了上海港工作岗位,去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工作。为了承续已经开展的科技创新,华东师范大学组建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聘其担任院长、教授。


  4月3日下午,包起帆与华东师大青年学生谈创新,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的党建导师,他分享了自己的创新历程。“1968年,我17岁,进了上海港白莲泾码头,做了6年装卸工,后来脚骨折了,改行做修理工。经4年半工半读,81年毕业后,回码头做了技革员,开始了创新之路。”这段简单的开场白包起帆在很多场合说过。面对台下的青年人,他感慨,“时代不同了,在座的各位都比我的起点高,只要坚持创新,你们都大有希望。”

  这句话是发自肺腑的,包起帆鼓励青年学子用劳动创造幸福,用知识改变人生,用责任成就事业,用创新铸就辉煌。围绕“爱国是创新之本”“敬业是创新之根”“诚信、友善是创新之源”,他讲述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创新历程。


  从业几十年中,围绕码头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包起帆的创新“版图”不断扩大。有学生问包起帆,“是什么让您获得许多荣誉之后,仍然不停下创新的脚步?”包起帆说,他的一生离不开创新,坚持创新,就是因为发展的道路上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需要破除瓶颈,释放活力。

  包起帆讲述了在电子标签集装箱班轮航线测试阶段,他高烧躺在病房中,还时时担忧实验,冒着大雪奔去山东烟台和同事们一起测算数据的故事。他说,创新应以生产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家盼望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有看得到、摸得到效果的问题作为选题切入,遵循“垂先示范、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共同成长、分享成果”的方法,立足岗位,抓准目标,就能获得成功。

  包起帆说,人生真正的考场不在学校,“如果今天你努力,明天你也会是劳模。”讲座现场,“改革先锋人物”《抓斗大王包起帆》故事绘本吸引了不少学生阅读。


阅读原文


记者|颜维琦

来源|光明网

编辑|肖启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