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作为中国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把握集成电路领域人才资源特征,理清集成电路领域科创人才供需现状,对于促进集成电路领域突破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现状,分析上海集成电路领域人才需求的行业分布特征、产业链环节特征、岗位学历特征、经验需要特征等,对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之“渴”进行探索分析。
一、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现状
1、区域人才资源分布不均,浦东科创人才集聚效应突显
2021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总数约达13030人,呈现明显区域集聚态势。其中浦东新区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占上海市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数量的40.23%,人数高达5242人,遥遥领先其他区域。其次,闵行区和杨浦区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别占比11.24%和10.61%。浦东新区以张江科技园区为核心汇聚了大量芯片设计企业,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群聚度最高、技术最先进、制造产能最多的区域之一,带动该地区集成电路人才集聚。详见图1。
图1 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分布图(数据来源:incopat专利数据库资料整理)
2、企业作为人才集聚高地,龙头企业为头部研发人才集聚重地
在上海集成电路领域,企业拥有的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占比高达55%,约为7183人,企业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重要归属地。同时,在个人发明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头部研发人才名单中,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占据7席。但上海集成电路头部研发人才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环节,聚焦在上游设计环节的高质量研发人才数量仍然较少。
3、高校成为领军人才基地,后备人才培养聚焦设计环节
上海集成电路中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青年人才等领军人才主要分布在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约有27名。在实际人才链和创新链的互动中,高校、科研院所承担起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作用。在高校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中,集成电路相关专业设置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电子与微电子背景专业、材料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光学专业等。其中微电子等专业主要集中于芯片设计类和软件研发类,而生产制造类、封装技术类、机械工程类的专业开设的数量比较有限。
4、科创服务人才地域偏离,北京成为科创服务偏好领地
上海集成电路领域专利代理机构排名中,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排名较高,更受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研发人员欢迎。在专利代理人方面,上海集成电路领域专利代理数量排名前五的代理人都属于北京代理机构,排名前十的代理人所属代理机构有2/3分布在北京,只有1/3分布在上海。上海在集成电路领域顶尖专利代理人方面,人才竞争力和人才数量都相对薄弱,在科技创新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详见图2。
图2 上海集成电路领域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排名(数据来源:incopat专利数据库资料整理)
二、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需求分析
在了解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科创人才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把握科创人才供需关系,对精准缓解上海集成电路领域人才之“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集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相关企业招聘信息,获取企业人才需求相关数据,对集成电路岗位进行分类分级分析,提炼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的实际人才需求。
1、岗位需求偏好技术岗位,技术应用人才需求最高
2021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地区与集成电路相关的招聘信息共有37,305条,需求量超过118,079人,其中技术类岗位需求占比达69.88%,远超其他岗位的需求。排名第二为销售类岗位,占比15,54%,排名最后为后勤类岗位,占比0.9%。详见图3。
“技术应用人才”属于创新链和产业链互动关系中的重要科技创新人才。“技能应用人才”为具体生产工序上的主要实施人员,“科技管理人才”为企业创新研究的管理人员,“技术攻关人才”为推动集成电路前沿技术与核心理论突破的人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对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最高,技能应用人才次之,两类型人才占比达93.38%。详见图4。
图3 上海集成电路领域岗位需求概况
图4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分类与需求占比
2、产业链环节重视制造与设计,芯片设计与制造岗位人才紧缺
通过对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人才需求进行划分,可以发现,上海集成电路企业在制造环节人才缺口最大,设计环节人才缺口也不容忽视,此类重点技术岗位涉及市场需求达81470人,占总量的69%。设计环节注重板级硬件类岗位吸纳,而生产环节中生产制造类需求占比最高,其次为机械工程类技术攻关人才。上海生产制造类人才需求呈现出“重低端技术和管理、轻工程项目制造”的特点。详见图5。
图5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岗位人才需求
3、关键环节高学历需求明显,本硕学历成为岗位主流
上海集成电路领域整体期望招聘对象的学历在大专或本科以上,本科学历需求占比最高,超过其余学历总和。本科及以上学历需求主要对接技术应用人才,大专及以下学历主要吸纳技能应用人才,其中硕士学历、博士学历中技术攻关人才需求占比相较高,说明技术攻关人才对高学历的需求明显。详见图6。
分析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学历需求可以看到,8大类重点技术岗位中除技术支持类、生产制造类外的其他岗位都主要指明人才学历需求为本科,技术支持类需求多要求学历为大专,生产制造类要求学历为初中及以下。而芯片设计类岗位不少都要求人才学历为硕士研究生。除此之外,软件研发类、网络通信类、机械工程类岗位对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也有一定需求。详见图7。
图6 上海集成电路人才学历需求
图7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岗位学历需求
4、专业背景需求集中,电子信息与计算机专业需求旺盛
通过对集成电路专业背景需求的词云图分析,发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电子信息类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人才是上海集成电路领域最紧缺人才。上海集成电路相关岗位有31667个需要电子科学与技术背景的人才,16257个需要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才。技能应用人才的专业背景需求最为统一,技术应用人才的专业背景需求各有侧重,技术攻关人才则对半导体、材料、光学工程等专业背景人才有需求,科研管理人才部分岗位对物流、生产管理、采购有一定需求。详见图8。
图8 上海集成电路各类人才专业背景需求
5、工作经验备受青睐,三年工作经验成为人才需求偏爱
上海集成电路领域整体倾向招聘经验丰富的人才,大部分工作需要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3-4年工作经验需求占比达27.45%,在校生/应届生的需求仅在13.63%左右,有1.24%的岗位希望招收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才。详见图9。
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制造环节对经验要求相对最低,设计环节对经验要求最高。生产制造类、技术支持类对人才的经验相对较低,大多数只需要1年或2年经验的人才。芯片设计类大部分对人才经验需求在4年以下,同时也注重接受在校生/应届生。而其他大类岗位都对于3-4年经验的人才需求最大,2年经验次之。详见图10。
图9 上海集成电路人才经验需求
图10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岗位经验需求
三、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缺口透析
1、科创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需提升
在科技创新人才供给数量上,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需求量超过11万人,而上海本市开设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高校每年人才输送仅有三万多人,仅依靠上海高校人才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人才供给质量上,国内领军人物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少数分布在龙头企业,企业缺少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导致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足,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脱离实际产业需求,又导致创新效能不足,无法发挥顶尖人才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上海有必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聚焦北京、长三角其他城市以及珠三角地区的集成电路人才,利用上海国际化优势,以广阔的国际视野、优厚的薪资待遇、舒适的生活环境、充分发展的空间,增强上海对集成电路人才的吸引力。
2、高校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需完善
从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上海高校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错位。本科院校设计研发人才培养深度和高度不足,无法满足关键技术攻关人才需求。而职业院校对生产制造类、封装测试类等高需求岗位的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缺失。从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来看,由于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环境要求苛刻,高校不具备学生上线实习条件,毕业生很难上手就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上海高校需转变培养模式,对接市场需求,扩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学制设置方面,创新性推出研究生本硕“3+3”或者“4+2”模式,减少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时间,快速填补行业人才短缺。在培养方式方面,通过“企业班”形成制定化培养方案,创新性采用高校老师结合企业人员的双导师制度,加强校企之间合作,采用虚拟现实活仪器共用等方式,提供实训平台和实操场景,满足相关企业或者产业环节的特定需求。
3、国际科创人才引进机制需健全
上海重点集成电路人才输入渠道仍然较单一,企业招聘仍然以国内人才为主,而海外科技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工作具有盲目性,对专业背景深厚、科研能力突出的高学历、专业化科技人才以及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很难通过市场招聘渠道进行引进。上海的各类人才工程或相关部门引进高层次人才,或通过中介机构等市场化手段人才引进等方式仍然满足不了企业人才需求。上海需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海外人才引进模式,重点关注海外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产业的研发人才,实现企业人才缺口与海外人才的精准匹配,为人才引进提供科学依据,并积极保障和完善海外人才引进的后续跟踪、培养、维护和评价等方面的权益。
4、科创服务人才引育体系需规划
上海集成电路领域代理机构和顶尖专利代理人竞争力均相对薄弱,在科技服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对于专利代理人的培训需更加规划化和体系化。上海应以政策引导集成电路技术服务人员的培养方向,打造不同层次的人员培训体系,界定科技服务人才在针对集成电路行业所需要的职业特性、知识以及能力要求等方面内容。通过薪资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本土化专利代理人发展,提供研究成果保护、转化、运营等多方面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化服务,助力高校以及企业集成电路创新成果保护和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同时,积极从国内如北京等其他集成电路科技转化人才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国外多渠道引进科技服务人才助力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发展。
作者丨许鑫 衣春波 李瑾萱(作者许鑫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衣春波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研究生,李瑾萱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硕士研究生。)
来源丨澎湃新闻
编辑丨肖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