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题为“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现状与趋势”的图书情报专题实务讲座,于2021年 4月 15日(周四)下午13:30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地理馆123举行。带来此次讲座分享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上海交通大学情报学硕士导师、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潘卫老师,她长期以来从事高校图书馆管理、情报服务、参考咨询、学科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和技术应用、图情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本场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情报项目主任蔚海燕副教授主持。
潘卫老师以数据的重要性这一话题作为开场,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公布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数据已经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同时作为五大生产要素共同发挥重要作用,这足以彰显数据的重要性,也为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下来,潘卫老师首先分享了我国图书馆与数据发展的背景态势,包括文献元数据(书目数据)、研究数据、数据素养、数字学术和数据挖掘的发展,其次以ACRL报告展示了国外同行当前的发展情况。潘卫老师指出,在数据驱动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态势更加向馆藏资源、支持教育和支持研究方向发展。
在对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现状进行总体介绍后,潘卫老师又以七个生动详实的案例为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其中,潘老师着重强调,对于馆藏评估和资源利用绩效分析来说,应该做到辅助优化馆藏建设策略、发现资源与科研绩效的关系,提升资源建设对科研的支撑;对于数据学习空间来说,应强化对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数据素养的教育;在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背景下,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还有国际机构知识库、数字学术、数据挖掘等多个主题都是值得关注的对象。
基于上述案例,潘卫老师进行了简要总结: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典型态势已从文献信息的管理与服务到数据和知识单元的管理和服务;涉及的数据类型有业务管理数据、文献描述数据、服务数据、用户数据、内生数据等多种;涉及的服务类型亦多种多样,包括开放关联数据、馆藏数据分析、实时数据展示、数据驱动的学习空间设置、数据素养教育、研究数据管理服务、数字学术、智慧服务平台、情报数据分析等。
随后,潘卫老师以此为引,带领同学们对未来做有关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
馆藏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和维护,但当前数字资源使用数据主要依赖数据商,该如何破此困局?研究数据、数据监护研究颇多,但为何国内高校图书馆世纪落地偏少?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应聚焦智慧服务,应用重点为哪些,又需要何类数据和数据集成?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如何适应并满足数据要素驱动的人才培养?学术数据分析如何支撑多元评价?数据素养教育、多类数据处理需要图情专业学生具备如何的数据能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如何更有效应用于情报服务?
潘卫老师认为,妥善解决好上述问题才有利于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讲座的尾声,同学们也踊跃提问,针对“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和“开放平台”等问题与潘卫老师展开了讨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潘卫老师为同学们进一步介绍了2018年9月启动的开放获取出版计划,即“S计划”,并表示随着开放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学术评价机制也会越来越完善,同学们获益匪浅。最后,“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现状与趋势”实务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完美落幕。
编辑|肖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