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德生:打造经济增长极,提升世界影响力能级

——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笔谈(之四)

时间:2022-07-08浏览:10设置

  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号角,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在经济发展上,提出了“世界影响力”的能级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在全球城市中持续进位的要求。落实这一要求,关键是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又是构筑上海雄厚物质基础和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

经济增长极的基本盘已经铸就

  过去五年,上海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GDP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国内城市首位;2021年人均GDP达到2.69万美元,跻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一方面,经济增长极的基本盘已经铸就,张力开始彰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四大功能”不断强化,“四大品牌”持续打响,先进制造业突破跃升,工业增加值已突破1万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上海方案”落实呈加速度发展趋势,三大先导产业整体上已呈现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形态。张江科学城不仅完成物理空间上的扩区,还在功能上实现了能级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经济能级显著提升的动能不断集聚和激活。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实施国家战略任务为牵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相互促进的改革开放新格局不断深化。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高起点推进,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加速孕育,上交所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不断走深走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上海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实现了自身能级的提升,上海自身能级的提升又进一步开辟了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境界。“五型经济”的发展,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增长极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定位为提升能级指明方向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定位,这为提升“世界影响力”的能级指明了方向。

  一是,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推动高质量的全面深化改革。以结构性和系统集成性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和关键瓶颈,尤其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及建立统一大市场。要建设能级更高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提高对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

  二是,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抓手,抢占定价话语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中央赋予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历史重任,强调“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上海要全面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继“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银”“上海铜”之后,使更多的“上海指数”“上海价格”成为世界市场的晴雨表、更多的“上海标准”“上海方案”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参照系,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增强对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核心环节的吸附力。顺应制度型开放的新趋势,聚焦开放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形态,增加高水平的开放制度供给,构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三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从中心城区到“五大新城”,再到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龙头、“一带一路”桥头堡,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协同支撑体系。上海将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以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建设“五个新城”。发挥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放大“五型经济”优势。

  四是,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利用世界级战略性平台,增强运作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发挥国家战略承载地试验田作用,形成引领性、集成性创新,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推动城市核心功能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要依靠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提前精准布局未来产业和技术新赛道,而且还要增强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阅读原文


作者丨殷德生(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肖启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