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 2022公共管理学院校庆报告会(二)

时间:2022-10-24浏览:10设置

时间:2022年10月26日(周三)13:30

地点: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1414会议室 或:腾讯会议:977-6079-6379会议密码:221019

报告形式:线下或线上

报告人、报告题目及报告概要:

杜娟:Target-setting, political incentives, and the tricky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摘要:Disentang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lars. While traditionally scholars approach the relationship from either a substitutive or a complementary perspective, we offer a nuanced perspective by examining how the target-setting on economic growth shape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impacts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targets o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based on a yardstick competition model, where the upper-level governments use relative performance to create competition among lower-level governments. We argue that a trade-off exist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substitutive relationship tends to transit to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whe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adre evaluation system. Analyzing a panel dataset of economic targets and PM2.5 air pollution across Chinese cities from 2001 to 2010, we confi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targets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by highlighting local leaders' political incentives.


聂磊:养老服务嫁接商业保险的业务逻辑和实施路径

摘要:我国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持续下行,养老三大支柱发展不均衡。与此同时,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保险机构已在积极布局养老市场,商业保险与养老服务业不断融合。本报告试图揭示并梳理养老服务嫁接商业保险的内在逻辑,并从产业协同和金融科技的角度探索商业保险与养老服务双向赋能、融合共生的实施路径。


邱婕:论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立法建构

摘要:2021年,人社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出了对新就业形态分层调整的思路。并进一步提出在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之间的一种新型法律关系,即“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鉴于缺乏现有法律制度的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实施存在障碍。因此,下一步推进对新就业形态的立法是应有之义。在未来的立法中借鉴域外模式,还是延续本土路径,是亟待研究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从国内外新业态法律规制的比较分析视角,对下一步新业态的立法提出可供参考的路径选择。


王英伟:数字监管、执法态度与街头官僚的裁量行为倾向:一项调查实验研究

摘要:政府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中数字监管已经成为约束公权力的重要力量。拥有自由裁量权与政策“再制定”能力的街头官僚作为基层公权力的运用主体,其在数字化监管工具的作用下呈现何种行为倾向,直接关系到基层政府责任控制机制的有效性与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为此,本文采用调查实验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新冠大流行期间数字监管系统运用、执法者态度与裁量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对街头官僚裁量行为内在驱动机制进行剖析,对于理清技术监管嵌入下的基层执法者的用权逻辑,提升基层政府责任控制机制的有效性、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具有积极助益。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养老)专场

时间:2022年10月26日(周三)13:30

地点: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1314会议室

报告形式:线下+线上

报告人、报告题目及报告概要:

钟仁耀:智能养老服务质量评级评估机制构建

摘要: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的一大挑战,利用高科技手段是积极应对这个问题的一条有效路径。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如何保证其质量则是一个关键。促进和提升智能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评估机制包括谁来评估、用什么标准来评估、怎么去评估三大要素,本文将从上述三个方面来构建智能里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估机制。


高向东:智能养老下老年人高品质生活评价研究

摘要:“高品质生活”既是一个在生活水平提高和民生改善基础上延伸与拓展的质量指标,也是一个伴随着时代变迁和观念更新不断演进的开放概念。“老年人高品质生活”聚焦老年人这一群体需求而提出的一项社会发展目标。文章以超大城市上海为例,在智能养老下,研究老年人高品质生活的具体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在智能养老下年人高品质生活对策建议。


曹艳春:智能养老背景下上海市老年人数字素养评估调查和数字技能提升研究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动智能养老、加快智能养老技术的应用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的背景下,中央网信办提出建设“老年人数字素养月”,全面评估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是推广智能养老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我国迄今为止,关于老年人数字素养的研究过少,尚未形成成熟的评估方法和框架体系。本文借鉴国际权威量表进行改进,建立本土化的老年人数字素养评估,在上海市范围内进行大样本调查,形成老年人数字素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评估流程,最后形成评估结果,探寻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提升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的对策建议。


余飞跃:智能养老伦理标准框架初探

摘要:智能养老伦理的目标是保障老年人的主体性,核心内容是处理人工智能机器与老年人、人工智能生产及销售机构与老年人、人工智能生产及销售机构与政府治理机构、政府治理机构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当前各国人工智能伦理准则的文本分析,提取出各类关系处理准则的关键词,结合老年人的特殊主体性分析,形成一个初步的适用于智能养老的伦理标准框架。


赵继娣:智能养老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摘要:智能养老被纳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然而其发展伴生社会风险。深入研究智能养老社会风险的生成机制和协同治理,包括信息犯罪风险、数字鸿沟风险、法规缺失风险、隐私暴露风险、协同壁垒风险、技能不足风险等。围绕智能养老社会风险生成机制进行分析,重点解决智能养老社会风险的测量、预警和协调治理等。


曲如杰:智能养老中的情感关爱研究

摘要: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以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为特征的智能养老模式,已成为新时代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老年人除了生活照料及健康服务外,还需要更多的情感关爱。为此,情感关爱子课题组将采用实验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老年人情感关爱展开研究。具体来说,研究一拟运用框架效应设计实验,探讨在与老年人沟通时,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对情感沟通效果的影响。研究二拟综合运用实验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探究老年人对智能养老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边界条件,以及不同的智能养老组合对老年人接受度的影响差异。研究三将通过干预实验聚焦老年人智能养老效能感。期望通过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智能养老中的情感关爱水平提供依据。


张继元:智能养老背景下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研究

摘要:家庭照护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比最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针对家庭照护的社会支持政策却长期以来处于空白或迟后状态,特别是亟需掌握当前智能养老背景下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现状与问题,建构家庭照护社会支持政策体系与服务体系。2021年6月-9月调研组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家庭照护者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照护工作对家庭照护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与社会交往都产生了一定负向影响,家庭照护者对社会支持需求强烈,但目前针对家庭照护的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情感支持和发展支持都严重供给不足。作为隐性的风险人群,家庭照护者迫切需要国家与社会的关注,应当建立与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建构智能多元协作的社会支持体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