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 殷德生:服务新发展格局 深化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时间:2022-11-25浏览:10设置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作为中央赋予上海的光荣使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不仅是强化“四大功能”的重要机制和动力,更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力量。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消费已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上海也已开启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征程,将以更大能级的平台赋能国际消费中心体系建设,促进高端商品和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和高质量供给。在更多的大宗商品的定价上掌握主动权,在推进长三角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发挥龙头作用,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贸易枢纽。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服务国际循环和开放枢纽功能的增强。同时,上海依托超大城市的市场规模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并提出了基本的途径,即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正全力打造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实施“四大驱动”:集聚驱动贸易,构筑全球贸易枢纽;投资驱动贸易,打造亚太投资门户;数字驱动贸易,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规则驱动贸易,率先构建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


加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新一轮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全球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加速重构国际经贸新规则,高标准国际经贸新规则和新议题不断涌现。由此,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入了以制度型开放为主的新阶段,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也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区域上,重点推进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快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改革举措上,围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健全适应高质量开放的法规制度体系,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以及数字贸易、电子商务、市场体系等重点领域地方性法规立法修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上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强对新业态、新领域的法治支撑与保障。


阅读原文


作者殷德生(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肖启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