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书院学生支部开展联合组织生活赴中华艺术宫参观
2017年11月12日,经管书院经济学类本科生党支部、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党支部、统计学类本科生党支部开展联合组织生活,赴中华艺术宫参观“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经济与管理学部关工委副主任、离退休党支部党员周纪芗教授,离退休党支部党员陈承明教授应邀参加。三个支部的党员及预备党员同志参加本次活动,曾担任中华艺术宫志愿者、工商支部预备党员李旺同志现场进行导览和讲解。
“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是一场具有史诗气质的大型红色主题展览,展出的96幅作品,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6年。作品以石库门为起点,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遭遇危险时的不屈不挠,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再到新时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济、政治、文化所取得的各项历史性成就,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展示了党96年的光辉历程,更绘就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牢记光荣使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
在一幅描绘上海解放后场景的油画前,上海刚刚破晓、刚经历彻夜鏖战的解放军战士们在街道上席地而眠的画面令周纪芗老师记忆犹新。她表示,那个时候她还在上学,她家所住街道和油画里的地方离得很近,当她在上海解放后第一天清晨上学的时候,亲眼见到一路上解放军们或劳累地直接躺在地上入睡,或靠在路墙边和柱子旁休息,那时的场景令她感动和难忘,让人深切感受到他们为解放这座城市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在周老师的讲述中,同学们认真凝视着画作,仿佛置身于那个清晨,心中充满了对人民解放军的崇敬之情。
经济与管理学部关工委副主任、离退休党支部党员周纪芗教授为同学们讲解
在一幅展现江泽民视察上海菜篮子工程的油画前,陈承明老师和同学们纷纷驻足。陈老师向大家介绍道:“菜篮子工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的一项民生工程,其初衷是为了缓解我国农副食品供应紧张的矛盾。上海作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当时蔬菜和肉、蛋、奶经常供不应求,这项工程的推进实施保证了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副食品吃,是一桩非常顺应民意、时至今日都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实事工程。”同学们认真聆听,频频点头,一些同学还与陈老师热烈交流,一同重温当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样貌。
96幅画面生动展现了96年来的历史图景,更让在场的同学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伊始到发展壮大、日渐成熟的过程中始终不畏艰难险阻、心系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直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经济与管理学部离退休党支部党员陈承明教授为同学们讲解
参观期间,同学们就切身体会同两位老同志、老教授进行了交流。
陈承明老师认为此次组织生活的形式非常有意义,让同学们亲身去感受、去直观体会党和国家的发展沿革和积极变化,会给大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周纪芗老师则勉励在场的党员同学,要在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之余,时刻牢记自己许下的入党誓言、时刻牢记当初一笔一划写下的入党动机、时刻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践行党的宗旨,为开创新时代新的更大的贡献做出自己持之不懈的努力。周纪芗老师还建议在场同学再去实地参观一次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同学们表示,此次联合组织生活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初心之旅”,能让自己更加近距离地了解党96年来的发展历程,更加坚定了要紧跟党的思想路线方针走下去的信念,对党组织的归属感、经济社会发展的获得感也更加强烈。
为保障此次联合组织生活顺利进行,活动筹备期间,经济支部组织委员郎旭华、工商支部预备党员李圣昊作为经管书院本科生支部代表,特地同经济与管理学部各硕士生支部书记一道,提前赴中华艺术宫开展前期路线规划和展览考察工作,并结合展区的实际情况和展品涉及的历史背景,整理制作了画展学习材料,以增进同学对美术作品和国情党情的理解认识,提升组织生活实效。
师生合影留念
【学生感想摘编】
经济学类本科生党支部预备党员李子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展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陈宜明作于2011年的油画《晨曦——上海解放》。初见这幅油画时,我诧异于为何画家描绘了一个士兵们躺在地上、靠在墙脚休息的情景——毕竟在我们一贯的记忆中,飘动的旗帜和挥舞的手臂才是胜利解放的标志。再凝神细看,我渐渐体会到了画中的意味。上海的解放,来自于军人们多少个日夜不眠不休的战斗和部署,在最终夺取胜利的那一刻,他们的内心定在呼喊奔腾,但体力的不支终于爆发,于是军人们就地在自己用生命争取的、一个安全而充满希望的新社会,安心地休息起来。透过这幅作品,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今日幸福与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前人用血肉建立起伟大的新中国,而我们作为后代,定会传承使命,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
经济学类本科生党支部预备党员王笑宇:在参观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展览后,我更加深刻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成长为燎原之势的全过程。而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梦开始的地方,始终紧跟党的步伐,在众多党员的领导下,不仅工商业稳健而迅速地发展起来,各基层党组织也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各种活动,使得每一位人民群众都加入到中国的建设中来。从这些方面,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和磅礴力量。
经济学类本科生党支部预备党员李敏:展览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是油画家周补田的《牵挂》,描绘了习主席走访杨浦区群众的画面,画面中每个人都沐浴在阳光中,温暖的色调渲染了灿烂的笑容,而老百姓笑容的背后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张志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美术作品展,让我了解到我党从创立至今一路走来的艰辛,让我感受到我党始终坚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党支部预备党员况琳:画展呈现了我党逐渐成长的每一步艰辛的历程。正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仍要坚持不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党支部预备党员张弛:画展将中国共产党96年的征程凝聚在96幅画作之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不忘初心的信念,皆凝聚在画布上的一涂一抹之中。
统计学类本科生党支部预备党员沈佳瑾:“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用96件艺术作品组成一场史诗般的画展,向我们渐次呈现了中国共产党96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上海城市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和青春热血。“石库门”“窑洞门”“天安门”“复兴门”,这是党走过艰苦岁月的见证,也是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未来的必经之门。借这样的活动驻足回首历史,更知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不忘初心,牢记肩负的使命,在平凡而又精彩的生活中砥砺前行!
统计学类本科生党支部预备党员刘芩汝:从“石库门”“窑洞门”“天安门”到“复兴门”,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到“实现伟大梦想”,画展回顾了我党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每走至一幅画的跟前,周纪芗老同志都会跟我们讲解这幅画的历史起源,从毛主席、周总理,到习近平总书记,每一幅画都细致地描绘了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展览对我党历史的回顾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所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醒着我们砥砺奋进、扬帆远航。
文|郎旭华 王越 刘天歌 李圣昊
图|经管书院经济学类本科生党支部、经管书院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党支部、经管书院统计学类本科生党支部
编辑|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