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1月底,“乐业上海”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新入团专家170余位,专家志愿团总人数已达326人;专家们积极参与市区职介部门组织的公共就业服务,共接待预约咨询624人次;开办就业指导讲座130场,听众达5000余人次;参与就业主题活动304场,服务人数达6000余人次;以“结对子”帮扶服务对象达356人次……
当然,就业服务的数据还不仅限于此。2017年,职业指导师与就业服务志愿团专家们“抱团”服务,从专业出发,依托各方资源,助力青年就业,做青年求职路上的重要“守护者”。
从专业教授转型成就业服务专家
在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中,不乏来自高校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基于自身研究开展青年就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管理学副教授、上海市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示范工作室创始人贾利军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就业能力开发专家,他从事就业能力开发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近20年,探索了“师徒制”和“虚拟仿真”等多种就业指导模式。
成为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之后,贾利军的就业指导对象从在校大学生扩展到了青年群体,就业指导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据了解,除了参加招聘会、进行现场就业咨询与指导、开展讲座之外,贾利军还会利用多年来在就业开发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具体的就业案例与专家们进行深入探讨,如求职形象、慢就业、不断变化的职场中的不变因素等。
在贾利军看来,就业指导不但指助力青年成功就业,还应延续至其职位晋升和转化的过程中。他强调,这种后续的追踪和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更有助于提升青年求职硬实力和就业软实力。
“乐业上海”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副教授陈思红自学生时代起,就密切关注就业问题。当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后,陈思红继续攻读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
毕业后,陈思红进入高校教书,一做就是多年。在这期间,除了教授就业类专业课程之外,她还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开设就业讲座等,深受大学生欢迎。
与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采用教学和讲座方式不同的是,成为就业服务专家以来,陈思红更倾向于将主要精力放在个案指导和咨询上。在她看来,指导青年就业首先要从改变其求职理念开始;同时,从求职者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打造个性化的定制方案,提出合理化的求职建议,从而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依托各方资源助力青年成功就业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匹配的岗位。”这是就业服务专家陈頲佳最常说的一句话。自2013年参与就业服务以来,陈頲佳依托所在企业与各区就促中心、街道等合作举办了多次集企业参观、就业指导、现场招聘于一体的互动活动,并邀请职业指导师、求职青年与家属共同来到企业参观交流,一起帮助青年进行职业规划,为青年答疑解惑、提供岗位资源。
陈頲佳强调,就业服务是一种社会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感驱使着他依托各方资源,最大限度为青年服务,并努力做到最好。
经过16年的职场打拼与历练,吴引君拥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经验。今年5月,加入“乐业上海”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后,他积极发挥个人职业优势,为社区青年开展讲座形式的就业培训,涉及职业定位、面试技巧、职场沟通等实用性内容。此外,吴引君还尝试利用多年工作中所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帮助求职青年和企业之间对接,热心为青年推荐其他合适的就业机会。
对于求职青年,吴引君坦言,要有足够的自信,调整好心态,勇敢走出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断探索,最终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石玉华是同馨济慈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首任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自2008年开始参与“青年助业直通车”项目以来,石玉华以心理学为武器,帮助青年解决职场困惑,学习情绪管理和压力疏导,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职业指导创新之路不断延伸
“如果有一张地图,让你在寻找职业目的地的路上会更‘有谱’。”某个周四的下午,“乐业上海”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上海巴伐利亚职业培训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江惠在就业沙龙上,为社区的求职青年分享她“绘制人生地图”的经验。从事职业指导10年来,朱江惠将每年指导700余位学员的经验与理论结合,以沙龙与咨询的形式为更多需要帮助的青年人解答职场困惑。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2016年5月,朱江惠和同事将德国“商务模拟公司”这一成熟的职业训练方式引入国内并在杨浦区“落地”。求职青年在循序渐进的就业模拟过程中,强化了对岗位的认知,同时提高了自身的职场素质。
“社会职场人全面成长,既需要明确的规划,又要有职场硬能力和软技能素质。”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者、上海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生涯发展教育主管周自豪将所在学校的SCOPE(视角)实践项目经验向需要帮扶的失业青年延伸,帮助更多有就业服务需求的求职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训练。
如今,SCOPE训练营开展了15个年头,时长5周的培训项目已举办了百余期,所培养的几千名学生走出了坦途的职场路,大部分青年开始在自己的职场上崭露头角,有的还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未来,周自豪强调要将学校的SCOPE培养模式进行资源拓展,延伸至区、市层面的就业服务中,将更多的人力资源“原材料”输送到区级或市级层面上,让青年得到职业规划的“成果转换”。
用心成就更多人的快乐就业
在青年就业服务的阵营中,不乏职业指导师们辛勤忙碌的身影。今年5月,杨浦区分别推出以孙海芳、熊晓燕名字命名的首席职业指导师工作室,通过以先进个人带动团队的方式,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满足求职群体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回顾最初从幼儿教师转型职业指导的道路,孙海芳坦言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如今,她已经在职业指导的道路上深耕了14年,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指导风格,并荣获了很多荣誉和奖项。
“我们不仅帮助求职者走进职业的大门,还希望他们能够走得好,走得远。”在孙海芳看来,职业指导要走的路还很长,今后将更加注重指导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让更多青年人受益。
同样是国家星级职业指导师、杨浦区首席职业指导师的熊晓燕,自2005年进入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以来,从零开始,厚积薄发,凭着对专业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求职者的认可和信任。
在具体的职业指导中,她积极探索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相结合的双指导模式,并结合扬帆心驿站、就业训练工场等几大培训项目,为求职者提供“1+多方位”的配套服务,全方位解决求职者的就业问题。
“37岁那年,才是我职业生涯的真正开端。”徐汇区首席职业指导师周薇入行至今,已有15个年头。多年来,她通过“共情”指导,设身处地倾听求职者的心声,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如今,在职业生涯步入倒计时之际,周薇荣获了星级职业指导师的称号。但在她看来,首席也好、星级也罢,荣誉于她而言都不是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我所追求的,是让更多的人乐业在上海。”
“做一个温柔、阳光的陪伴者。”这是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李弘的座右铭。当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的她凭着“给予他人帮助和快乐”的单纯初衷踏上了职业指导师岗位,一做就是十个年头。
在她看来,很多求职者能力很强,但往往因为担忧太多,没有勇气去改变、迎接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温柔陪伴,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希望职业指导师的队伍可以更加壮大,帮助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摆脱困境,书写灿烂人生。”
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实现稳定就业的背景下,职业指导的作用不容忽视。全市400余位职业指导师和300余位专家志愿团的专家正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为求职者们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职业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快乐工作,美好生活”。未来,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路上会有更多人一同前行,谱写出新的服务故事和精彩篇章……
来源|青年报
编辑|肖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