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时间:2021年10月20日(周三)13:30
地点: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1414室
报告形式:线下
报告人、报告题目及报告概要:
曲如杰:差错管理氛围对基层干部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上海市P区基层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从基层领导干部主动变革行为视角,结合改革的发展情境,利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跨学科的视角,研究差错管理氛围对领导干部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并引入失败恐惧的中介效应以及风险规避的调节效应。此外,本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营造有利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等相关建议。
李莉:Rural Internet Penetration and Household Online Consumption
摘要:Despite the rapid expansion of digital network worldwide in the past decade, evidence about its impact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behavior remains scar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ausal impact of internet upgrade on households' online shopping behavior. We exploit the variation in access to upgraded internet connections across villages imposed by a massive internet expansion program in rural China. We use data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and apply a household fixed-effects model for estimation. We find that receiving an upgraded internet connection at the village level increases rural households' expenditures on online shopping by 68.2%.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households with a higher education level, young members, and in less remote villages appear to be more affected. Mechanism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nternet upgrade is likely to increase household online shopping expenditure by increasing rural residents' time spent online, the frequency of conducting social and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online, and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internet as an information source.
陈力闻:The Employee Voice Gap and the Associated Outcomes: A Study from the Employee Perspective
摘要:Using the 2019 China Employer-Employee Matched Survey data of 4602 employees from 301 firms, this study provided evidence on a series of behavioral outcomes of employee voice gap, defined as the extent to which employee-perceived actual influence at workplaces falls short of their desire for voice. The authors documented a prevailing shortfall in employee voice at Chinese workplaces. Using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approach, the authors show that employees experiencing larger extent of employee voice gap has higher turnover intentions. The extent of employee voice gap can explain a major part of turnover intention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employees’ characteristics, firms’ characteristics, and employee-perceived actual voice at workplaces. The authors also analyze 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employee-management relation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oice gap and turnover rates also exists at the firm level. These findings revealed the implicit cost associated with the employee voice gap and underscored the necessity of closing the gap.
楼鑫鑫:区域社会组织发展路径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组态分析
摘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和实现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归纳以往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刻画社会组织发展生态现状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且采用fsQCA对我国28个省份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党组织覆盖程度(共生网络)不仅是引致社会组织高水平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导致区域社会组织非高水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推动区域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强培育强控制”的特征。区域社会组织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可分为党建引领推动型、“党建+”多元协同型、资源支撑下需求推动型以及多重逻辑综合驱动型4类;区域社会组织非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有5类,并且与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本文研究发现对揭示中国省域社会组织高水平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杨攀续:两险合并实施对生育保险覆盖面的影响——基于合肥市的合成控制研究
摘要:2017年,我国开始试点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本文利用合成控制法,以两险合并实施的6个试点城市(主要是合肥市)为实验组,以33个非试点城市为控制组,构建了2008-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了两险合并实施对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的净效应。本文分析发现,灵活就业人员未被明确纳入全国两险合并实施覆盖范围,是合肥市两险合并实施试点成效显著、其他试点城市和全国全面推开效果不佳的制度性原因。本文建议,应要求所有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不论是否已经失业、不论是否灵活就业)均同步参加生育保险,推动职工养老保险在职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并逐步拓展到全体城镇就业人员。同时,应为生育保险所有参保人员提供生育津贴待遇,促进城镇(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疗保险,提升参保人的实际福利水平。
行政管理系:
时间:2021年10月20日(周三)13:00
地点: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302室
报告形式:线下
报告人、报告题目及报告概要:
高恩新:行政统筹与利益统筹: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条块关系演化逻辑: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例
摘要:保税区建设是全国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管理体制是经济功能区域治权配置、利益调适和制度创新的组织载体,从中可以“管窥”中国“条块关系”变动历程和转型逻辑。借助个案深描,本研究发现保税区管理体制组织架构虚实转换、治权配置精简-模糊调适以及利益统筹纵向共享决定了特殊经济功能区治理能力和创新效能。
谢炜:对口支援“项目制”:控制权的限度
摘要:府际关系是理解我国对口支援制度的重要视角。在对口支援干部联络“小组制”耦合受援地“科层制”的动态运行中,“项目制”作为联结府际关系的关键载体诱发了援受双方政府行为的互动。支援地对项目的控制权体现“适配力”逻辑,受援地的反控制则蕴含“助推力”取向。基于援受双方控制权程度的差异组合,可区分项目吸纳式运作、变通式运作、自主式运作和搁置式运作四种不同的形态,隐含着援受双方在项目内容(吸纳式运作)、运作方式(变通式运作)、决策结果(搁置式运作)和管理空间(自主式运作)之间的“共识性”合作,亦体现顶层设计的制度要素对援受双方控制与反控制行为实现了有效控制
王法硕:中国地方政府如何执行模糊性政策?——基于A市“厕所革命”政策执行过程的个案研究
摘要:中国多层次复杂治理体系下地方政府如何执行模糊性政策缺少深入研究。本文以马特兰德模糊-冲突模型和金登多源流框架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中国地方政府模糊性政策执行解释框架和命题,对A市“厕所革命”政策执行过程展开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的模糊性和执行方式会发生改变。高模糊低冲突政策通过制定执行细则会转化为行政性执行,财政资源配置是重要的支配要素。高模糊高冲突政策缺少执行资源会造成执行阻滞。当有利于政策执行的问题流、政治流与政策流汇聚并出现执行企业家,政策执行进程会重启。重启后的高模糊高冲突政策通过制定执行细则会转化为政治性执行,传导压力是重要的支配要素。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动态视角修正了模糊-冲突模型,拓展了多源流框架在政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范畴,丰富了中国场景下模糊性政策执行的研究视角和成果。
王芳:贸易冲击与区域合作:以地方政府为视角
摘要:当前对中国区域合作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国内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较少关注来自国际的因素。本文认为对外贸易同样是影响国内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重要因素。以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自然实验,本文试图实证检验贸易冲击对我国省级政府间合作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贸易冲击显著促进贸易依存度差异较大的省份间开展经济合作,该作用主要由贸易依存度较高省份的合作积极性提高所驱动。在当前保守思潮复兴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本文发现具有显著的政策含义。
叶志鹏:园区尺度重构与平台型地方政府发展模式的形成——基于江苏昆山经济逆袭过程的案例研究
摘要:为何区位条件与要素禀赋并不突出的相对落后地区能在区域竞争中实现经济逆袭?本文借助政府发展能力异质性视角,揭示了昆山政府借助各类园区尺度重构加速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并实现经济逆袭的因果机制。针对不同阶段的主导产业特征,地方政府灵活运用各类园区尺度重构在克服市场失灵问题中的比较优势,并逐渐发育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为“交易中介平台”,中央政府和辖区企业展开“发展权限—经济绩效”交易的双边市场。平台型地方政府发展模式的形成,丰富了产业发展研究中政府发展能力异质性的分析视角,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多层级政府结构下的区域政治经济逻辑。
宋锦洲: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西部光伏发电潜能、困境与可能的解决方案——对甘肃青海新疆的考察报告
摘要: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战略目标。1.潜在能力:西部光伏发电的成本优势和国土低成本优势;西部发电成本已经低于东部火电成本的事实;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实现西电东输;西部广大地区的光伏发电能够满足全国的用电需求。2.现实困境:火电利益集团只愿意改良不愿意能源革命;光伏发电供电不稳,成为渐进主义的借口;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地位根深蒂固,光伏发电清洁能源面临战略、体制、机制、制度、理念、行为习惯的重重阻力;西部穷政府加征不毛之地的土地开发费、转让费;国家顶层设计理念的光伏发电与被动执行的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地方政府不仅承担关闭化石能源的成本,而且承担光伏发电新能源开发的成本。3.解决方案:在2030年碳达峰政策目标下,地广人稀的西部光伏发电是取代化石能源发电的巨大潜力和现实途径;特高压输电网是实现西电东输的现实途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远低于化石能源电价,所以是可行的;核能发电是光伏发电短时不稳定的必要补充;光伏发电是碳达峰、碳中和、解决全球变暖、解决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最重要的现实途径。关键举措:作为全国性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央企不仅要承担化石能源发电的“破”,而且要承担光伏发电新能源的“立”。作为承担全国公共产品的企要从“缺位”“弱位”走向“补位”“强位”,需要尽快取代地方政府火电集团的渐进主义、保守主义的拖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全国性动力能源根本性转换,光伏发电取代化石能源,其政策类型属于革命性政策或彻底变革型政策,而不属于渐进主义政策的类型,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邱婕:校去楼空行踪匿,长使家长泪满襟——教培行业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无疑对我国长期以来教培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解决。尽管教育部专门设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但教培行业涉及的众多监管主体导致的协同治理难题依然存在。其中长期以来的困扰社会的教培机构跑路事件,在“双减政策”的严厉执行下不减反增。通过对W英语培训跑路事件的案例研究,从家长集体行动维权的全过程,发现当前教培行业在制度建设、过程监管及集体维权事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教培机构跑路事件中家长集体行动的逻辑。运用全过程管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加以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培行业监管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王英伟:异质群体抗争对政府决策的差异化作用逻辑——基于阶层视角的多案例比较分析
摘要:群体抗争对政府决策的作用逻辑是当前社会风险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从阶层视角出发,基于心理与信仰、组织与沟通、技术与媒介、环境与负压四个维度构建了异质群体抗争对政府决策作用逻辑的分析框架,并以抗争群体的阶层属性为基础,对30个案例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具有不同阶层特质的群体抗争对政府决策作用逻辑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群体抗争对政府决策作用逻辑构成要素上的异质性、各影响因素在群体抗争中作用强度的非均衡性两个层面。对这些差异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具有不同阶层特质的群体抗争行为主要受到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相对位置、生存处境、资源的可及性和对特定资源的依赖性等多重因素制约。在以阶层为内核的多因素耦合机制作用下,异质群体抗争对政府决策的作用逻辑以差异化的要素组合和非均衡的要素作用强度分布呈现出来。本文从抗争主体阶层异质性角度呈现了群体抗争的内部结构性差异,同时也揭示了群体抗争对政府决策作用逻辑差异生成的关键动力机制,对于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的针对性有所启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