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 | “史上最火五一”之后 旅游业全面复苏了?

时间:2023-05-24浏览:10设置

想过会火,没想到那么火。这是很多人对于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首个“五一”假期的直观感受。

  据文旅部数据,此次“五一”黄金周五天的出游人次反超疫情前水平——2023年“五一”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宁对《新民周刊》表示:“此次‘五一’旅游市场的火爆,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报复性消费心理,但是总体而言,火爆现象背后体现的是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复苏和国民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堵车堵船,甚至堵骆驼


  在疫情前的黄金周假期,“景区都是人、路上都是车”的火爆现象也曾出现。但是今年甚至出现了“堵骆驼”的新景象——“五一”假期,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迎来旅游客流高峰。随着体验景区网红项目“大漠乘驼”的游客增多,景区内2400多峰骆驼供不应求,骑个骆驼都能“堵”了起来。有网友调侃:“硬生生走出了丝绸之路的感觉。”


 上图:“五一”期间,在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区,骑骆驼的游客排起了长队。

  在海南,五指山红峡谷漂流河段则出现“堵船”,漂流船变成了碰碰船。网友笑称,好像在“下饺子”一样。

  而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一对婆孙插队的视频之所以火爆全网,也是各大景区人满为患引发排队矛盾的极端体现。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对于国内游来说,面对“大客流”所带来的对体验度的挑战,甚至是潜在性的风险,既需要产品设计时予以充分考虑,也需要服务人员现场的规范、及时应对和处置。

  即便有应急预案,交通部门也没想到这次“五一”会有如此大的客流——今年4月27日至5月4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2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0%。例如,4月28日,上海虹桥火车站当日发往全国各站车票全部售罄,连歌手薛之谦都好不容易才抢到了两张高铁站票,只能带着保镖两人站着从上海虹桥去南京开演唱会……

  与此同时,酒店业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以世茂酒店集团为例,旗下36家酒店在“五一”期间总出售间夜数3.24万,同比增长16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8%;总收入同比增长14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50%。其中,10家酒店实现了连续两天或三天满房的好成绩,27家的平均房价创2019年以来同期新高;沈阳世茂希尔顿酒店在4月30日创造了2018年开业以来单日平均房价和客房收入的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世茂酒店位于香港的双品牌项目——香港东涌世茂喜来登酒店、香港东涌福朋喜来登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同比2021年增长近60个百分点。

  而旅游业从业者们也终于苦尽甘来。过去三年,旅游行业的低迷让众多导游经历了沉寂、转行。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全国旅行社从业人员由约41.6万人逐年缩减至24.3万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导游人数由超12万人降至约8.2万人。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独立成团”“专车专导”的私家团订单量比2019年“五一”大增874%,单均消费增长11%。由于私家团相对于常规的旅行团,需要更多的导游、旅游用车才能承接服务,所以私家团的火爆,有效带动了“五一”期间消费者对导游、用车的需求,甚至很多导游忙得“分身乏术”。可以推测的是,因为市场需求大增,旅游业曾经流失的人才、资源都将加速回流,这也将进一步促成旅游业的复苏与兴旺。

  上海春秋旅游的导游小杨,从今年4月开始恢复到了2019年的同期工作量。4月以来,他已经连续带团十几天没有回家休息了。工会游、踏青游、周边游……轮番上阵,再次感到了久违的却也是快乐的忙碌。而在重庆担任导游的小刘面对飙升的旅游需求表示:“理想情况下,团费较高的旅游团,都会让中、高级导游去带。因最近缺导游,但凡有导游证、稍微讲得可以的导游都得顶替上。”来自浙江的导游小朱,带团游行程已经排到了6月。

  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不少旅游从业者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迷茫无奈,有的甚至选择了转型。但现在,他们终于看到了行业的春天。


旅游消费为何却在减少


  虽然“五一”出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均超疫情前水平,但人均消费有所下降。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人均消费540.35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10.46%。

  而今年春天以来特别热门的“特种兵式旅游”,大学生是其主要参与群体。他们经常用短暂的周末打卡数个城市、多个景点,也就是花更少的时间、更低的费用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被认为是旅游消费减少的典型表现。

  红极一时的淄博烧烤,同样如此。对许多旅游爱好者来说,坐一趟高铁去山东开销不大,淄博烧烤人均消费只要50元,当地酒店还被限制上涨幅度。费时费钱少的淄博,成为一个“想走就走”的旅游目的地。

  事实上,疫情之前的长假期间,朋友圈内的出游照片宛如“世界风光摄影大赛”;而今年“五一”,更多人的出游集中在周边城市,出行半径大大缩短。

上图:2023年5月12日,虽然“五一”假期已经过去,但工作日早晨八点的上海迪士尼热度不减,依旧火爆。

  对此,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从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看,居民收入增速提升、消费倾向开始回升,已经高于 2020—2022 年,但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申万宏源分析师则认为,“五一”人均旅游消费恢复不足,可能就是“就业压力下居民收入恢复偏慢”的反映。

  而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涵一针见血地表示,现在旅游业景气度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在于宏观经济层面。大家再憋疯了想出门玩耍,旅游业也不可能独立于经济规律、完全逆势生长。“不过,因为中国人‘穷家富路’的传统消费习惯,长线出行也会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一整条产业链的繁荣复苏——旅游对于整个线下消费来讲,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火车头,诸多产业因此受益。”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5月4日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用“收入同比增长”这个维度做以下排序:游乐园(11倍)>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4.4倍)>公园景区(3.5倍)>休闲观光活动(3.3倍)>旅游游览和娱乐服务业(3.2倍)>住宿服务(52.3%)>餐饮服务(32.8%)>室内娱乐服务(23.8%)。在彭涵看来,旅游市场的红火,对于激发内需本身也有着强力拉动的作用——因为旅游在创造就业方面是可依赖的对象。

  作为假期大热的旅游目的地,北京和上海的客流接待数据也可作为参考。据北京市文旅局消息,今年“五一”假期北京接待游客912.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比2019年增长6.6%;旅游总收入134.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19年增长13.9%;人均花费1474.4元,比2019年增长6.8%;三星级及以上酒店平均出租率77.5%,比2019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

上图:“五一”假期第四天,北京故宫博物院游人如织。

  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今年“五一”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1564.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8.97亿元;主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38万人次,宾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71%。记者查阅了2019年“五一”假期上海的相关数据,可供比对的数据为当时全市161家主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60万人次。从接待游客人数看,今年有所增长,但从日均接待游客量来看,今年“五一”假期的数字有所下降。另据上海文旅部门公布的数据,今年“五一”上海宾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较2019年“五一”增长12个百分点。

  也许,旅游消费减少,只是一时的表象。


市场呈现“多极化”


  一部分人在景区“挤破头”,一部分人却早早提前撤离。

  上海宝妈小陈“五一”期间在浙江一处五星级酒店提前退了房,和老公带着孩子开车“逃”回了上海。她告诉《新民周刊》,这次出游人太多了,酒店价格狂飙,路上又那么堵,来回一趟“劳民伤财”又没玩好。

  像小陈这样想法的游客,在这个“五一”不是少数。那么,“史上最火五一”,是不是只是旅游市场的昙花一现呢?

  在党宁看来,相比于疫情前,今年“五一”后的一周,对于旅游的关注度(百度搜索指数)只下降了18.4%,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为41.5%。假期过后旅游的热度仍在持续,“节后效应”并不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今年“五一”旅游市场的火爆并非只是简单的“报复性”反弹,而是旅游业消费群体、消费方式的转变所引起的持续现象,旅游业迎来了恢复的“春天”。

  当然,党宁进一步表示,和疫情前相比,今年“五一”假期的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多极化”特点。

  第一是“品质游”,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升级,加上一部分来自出境游客的国内转向,对旅游产品与服务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倒逼一些国内旅游产品和目的地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国内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是“年轻化”“个性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年轻人掌握着互联网的主导权,线上订购、售后点评、社交媒体分享等形式正深刻影响着市场格局,追求体验和高性价比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国内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在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中,年轻人群体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小而简单”的休闲方式,Citywalk(城市行走)、露营、品茶、爬山、祈福等游玩方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日常。

  第三是“多元化”。旅游产品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更美、更舒适、选择性更多的产品在不断涌现。产品的多元化要求体现在很多方面,是否可以组成更灵活的打包方案、是否有更独特的体验方式、是否具备更高的性价比等都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不过,此次“五一”假期暴露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也会影响今年国庆黄金周消费者的出游意愿。

上图:“五一”期间,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天贶殿前,50余名来自全国的汉服模特展开激烈角逐,为现场游客献上了一场国风盛宴。

  例如,有微博用户发布的一张“2023年全国各城酒店‘五一’价格对比图”,详细列出了今年”五一”期间涨价幅度最大的30家酒店。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秦皇岛的一家酒店, “五一”假期价格涨幅达到591%。而涨幅超过240%的酒店所属地区,还包括阳朔、庐山、大连、桐庐、淄博、佛山、安吉、北海、柳州、临海、沈阳、烟台、泉州、平潭、大理、汕头、景德镇、长沙、澳门、苏州、北京、黄山、香港、连云港和西昌等。

  事实上,除了“酒店刺客”,民宿涨价退单,景区排队和服务问题等,在每个旅游旺季都会出现。

  在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博士生导师何建民教授看来,目前国内旅游要想持续复苏,在休假模式和旅游服务人员管理方面都可以做文章。例如,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一起连休8天,但是节后要上七天班,很多人会觉得不适应。

  对此,何建民对《新民周刊》表示:“在一年总假期天数不变的情况下,把使用权下放到企业,让企业和员工去商量怎么来使用每年的这些假期,形成错峰休假和出游,就不会造成旅游业‘暴饮暴食’的尴尬局面了。”

  至于旺季人手不够的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何建民建议,景区和民宿不妨考虑雇佣当地退休人员或者招募一些志愿者,进行灵活就业,可以更好地配置人力资源。

  只有解决了以上这些痼疾,国内旅游业才能真正迎来春天。


阅读原文


记者金姬

来源丨新民周刊

编辑丨肖启玉


返回原图
/